□王逸倫
中小型企業面臨著不同類型的信用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信息隱瞞風險等。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式的選擇應當遵循市場認可原則和發展原則
中小企業普遍具有企業資本總額不高、企業職工人數偏少、營業額有限三大基本特征。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依然步履維艱,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發布《2018年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及融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日本、歐洲的小微企業生命周期可以達到12年、美國達到8年多,而中國只有3年。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技術含量偏低的企業,受經濟結構的調整、用工費用的增加以及此次的中美貿易戰影響,遇到了較為嚴重的生存問題。在美國涉稅產品中,民生產品以及相關配套產品較多,而這些產品主要由Made in China的中小企業負責生產。中小企業還存在著諸如資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維持高位,招工難用工貴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傳統產業領域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企業盈利能力依然較弱,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在此背景下,中小型企業面臨著不同類型的信用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信息隱瞞風險等,要抓緊做好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
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式的選擇應當遵循市場認可原則和發展原則。國外信用評級開展已逾百年,而我國中小企業區域性較為復雜,無論是企業主體還是市場本身“信用”意識較為單薄,因此切不可根據國外評級模式生搬硬套,當以國情與區域性相結合,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評級,其檢驗標準即是否為當下市場所接受和認可。同時,信用評級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訴求,無論是一般市場經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信用評級是市場融資需求一定階段下的必然產物,因此評級模式的選擇要能夠推動市場發展,同時亦能推動信用評級行業自身在國內的發展。
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重點關注問題主要分為財務問題與非財務問題兩大類。非財務問題主要涉及企業所有制性質、經營管理體制、經營者素質、國家宏觀政策、行業競爭程度及產品核心競爭力等因素。中小型企業不少實行家族化管理,企業實際經營者的素質和眼界,直接決定了企業的上限,而其個人財務狀況、信用意識也與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風險成正相關,比如一些中小企業主存在賭博或家庭不穩定等情況,那么就要考慮到其因不良行為或家庭分裂導致的財產損失轉嫁給企業的情況發生。從企業本身的經營角度來講,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競爭力較弱,雖部分產品可能有申請專利,但多為“外觀專利”而非“實用新型專利”,應重點關注識別其產品在市場上可替代程度,尤其是占據了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產品競爭力狀況。另外,中小企業賺“快錢”的現象時有發生,什么當下賺錢便轉而從事哪方面生產經營的情況屢見不鮮,而過熱行業往往會受到宏觀政策調控,許多中小企業在投入大量生產資源后,若因國家調控未能收到預期回報,極有可能造成生產資金斷裂、難以為繼的狀況出現。
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重點關注的財務問題主要包含企業對外財務擔保情況、財務報告真實性規范性、利潤分配政策等方面。不少中小型企業存在財務擔保甚至連環擔保情況,這些企業可能賬面上沒有明顯的財務風險,但一旦某個擔保鏈斷裂,極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評級時應當重點關注這些財務中存在的“或有風險”。中小企業為了保證利潤和出于避稅的考慮,財務報告往往未經正規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且不論此類財務報告數字意義上的準確性或人工痕跡有多少,這些財務報表往往財務科目使用較為混亂,數據調整較為隨意,使用的會計準則不準確,往來年度財務信息亦不連貫,其真實性與可追責性成疑,因而在評級過程中應當注重各個報表之間的聯系與相互驗證、判別各科條科目之間的財務邏輯關系,辨別出可能存在人為因素或不符財務客觀事實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