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娟
近期,一波政策的密集出臺,使通用機場建設再度成為投資熱點。紹興自2017年入選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以來,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如新昌縣萬豐航空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第三批創建名單,“ALTO100”和“鉆石DA20”兩架飛機正式下線,年底前有望批量生產;諸暨率先建立了國內首個成系統、成網絡、成體系的軍民融合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縣級區域示范網工程等。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7年紹興從事航天航空領域零部件制造的相關企業16家,已注冊或開展業務的通航企業5家,產品涵蓋了飛機制造所需的機體、動力系統、機載設備等諸多方面,其中精功復合材料、日發航空數字裝備以及萬豐科技、圣翔機械等企業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通航產業基礎較弱。紹興通航產業仍處于一個從無到有的“生長階段”,產業規模小,產業根值性弱,還沒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與沈陽、西安等相比,通用機場、專業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政策資金扶持缺少。通航產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前期效益不明顯,收益回報緩慢,通航企業都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目前蘇、冀、魯、陜等省市已經出臺了發展通航產業的優惠政策,但浙江省尚未出臺相關政策。
技術和人才積淀不夠。通航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度較高的產業,紹興高校、科研院所相對較少,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環境還未有效形成,各類創新孵化平臺建設不足。專業人才方面,紹興本土通航專業類人才匱乏,對外面高素質專業人才吸引力不夠強。
路網發達影響消費。發達的路網對通用航空特別是公務機飛行具有很強的替代效應,不利于通航消費市場的培育。長三角發展規劃提出“兩小時經濟圈”,紹興境內高鐵、高速路網發達,對外交通十分便利,對通航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市場競爭態勢激烈。國內西安、沈陽等地的先發優勢明顯;長三角發展通航產業的地區不斷增加,如寧波象山、梅山,溫州文成、泰順等。長三角地區內部自然資源稟賦相似度高,產業結構趨同問題也較為嚴重,行政隸屬關系復雜,地區間的協調難度大,條塊分割、惡性競爭,甚至以鄰為壑的情況都常有發生。
當前,國外廠商很可能與國內企業技術合作的形式進入市場,但不分享核心技術,就像20年前的汽車合資企業,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整合”,而航空制造的壟斷性使其比汽車更容易完成這一任務。長期看,仍要加大通航機載設備、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能力,提高自主設計制造水平和競爭力,逐步創造地區品牌。
加快推進通航飛機整機制造。以紹興濱海通用機場、新昌萬豐通用機場、諸暨祥躍通用機場等通航機場為契機,通過引入國內外先進制造單位、企業并購、合作生產等方式,推進紹興通用航空飛機的整機制造。如推進萬豐輕型運動機制造基地建設,加快引進諸暨無人機制造基地,適時開展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制造生產等。
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高端裝備研發制造。依托紹興軸承和電機產業等方面的優勢,重點發展航空特種加工設備、數字化裝配系統、精密軸承、精密模具、鈑金、焊接以及鍛造、鑄造等配套產品,著力打造萬豐通航小鎮為全國產業集聚示范區。如萬豐奧特收購鎂合金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美瑞丁(Meridian)為其開展通用航空特種加工設備、數字化裝配系統等打下了基礎。
重點發展航空材料研制生產。依托柯橋在超復合材料、航空航用紡織新材料、飛機內飾產品等航空新材料領域的優勢,重點發展復合材料、碳纖維、鋁合金、鈦合金等各種航空航天材料。如柯橋區成立9億元規模的碳纖維產業基金,推進精功集團快速搭建碳纖維產業整合平臺,推進國內碳纖維生產及應用基地的建設。
延伸發展通用航空儀器儀表研發制造。飛機上的儀器儀表與汽車上的儀器儀表原理基本相同,要充分發揮紹興汽車儀器儀表產業的優勢,積極引導企業延伸發展飛行姿態儀表系統、光電設備、燈光系統、陀螺轉彎速率指示器、陀螺儀、高度表等通航儀器儀表研發制造。如紹興春暉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與航空一院、六院,航空工業105、161、171等軍工企業開展超深低溫、高溫熱電偶、微型電加熱元器件等方面的合作生產。
堅持制造和服務并重,在加快發展通航制造業的同時,重視通航服務業的先行作用,努力發展通航維修、航空培訓、通航作業、通航旅游等服務業態,為通航制造業提供支持。
通航銷售。建設通航飛機、通航新材料和航油等通航產品銷售中心,豐富通航產品交易銷售品種,健全通航產品交易銷售網絡,打造“飛機超市”“航材超市”“航油超市”等,樹立通航產品銷售高端品牌。組建高端通航俱樂部會所,為高端、時尚消費人群服務,提供代理銷售、飛機出租、飛機托管等業務。
通航維修。根據航空維修業布局特點,在精工濱海、新昌萬豐和諸暨祥躍等通用機場及臨時起降點附近,引進具有CAAC、FAA、EASA維修許可的國際先進水平的通航維修專業企業,建立面向維修保障和客戶快速支援的服務體系,組建專門的維修保障服務和客戶快速支援網絡,把紹興建設成為長三角重要的通用飛機日常維修保障和客戶服務基地。
通航培訓。引進國內外知名的通航飛行培訓企業,建立飛行培訓基地,大力開展初級私照、私照和商照等飛行執照的教學培訓飛行,加快培訓一批通航教練員、飛行員和乘務員。支持精功與中國民航大學合作,推進諸暨祥躍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聯合辦學等。
通航作業。發揮紹興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裕的優勢,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通用航空在醫療救護、應急保障等領域的應用;以政府采購的形式,推動空中巡邏、空中交通疏導、搶險救災、勘察測繪、農林噴灑和海洋維權等城市公共飛行業務的開展,實現城市管理、應急救援體系的立體化。
通航旅游。加強通航企業和旅游景區的對接,組建通用航空旅游公司,利用通用航空機場資源,結合全市旅游資源特色,開發特色航空旅游線路,開發空中觀光,娛樂飛行、體驗飛行、休閑度假功能,允許航空俱樂部和通用航空公司,使用通航飛機或飛行器,通過合理收費經營特定的旅游航線,刺激旅游業的增長,拓展紹興通航業務市場。如浙江日發集團有限公司全資的西亞(直升機)航空公司在新昌設計開展的“大佛寺—十九峰—沃洲湖”低空旅游觀光線路,游客可以組團也可以包機,組團人均費用為2000元/次。
創新商業發展模式。低空旅游、通用飛行等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應不斷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通航全產業鏈的合作共贏模式。空中小飛機可以整合產業、渠道、服務、產品、平臺等綜合資源,精心布局,進行產業鏈延伸,形成創意旅游綜合體模式。探索發展住宅型通航小鎮、旅游型通航小鎮、會展型通航小鎮和商業型通航小鎮,將通航產業與新型城鎮化、創意文化產業有機結合,通過植入產業“芯片”,創新商業模式和發展路徑。
創新飛行員培養模式。飛行員一直是影響通航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通航飛行員的培養模式主要有四種:軍轉民、121部航空公司挖人、招聘航校畢業飛行學員和直接公費招聘飛行員送到國外航校培訓,其中航校畢業的飛行學員占比較大。這些模式已無法適應我國國情,創新飛行員培養模式迫在眉睫,通航公司或者通航協會可以建立一個組織對國外飛行經歷進行認可,接受飛行員在國外積累的飛行時間。
創新通航產融模式。通航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投資回報周期長的行業,政府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渴”,但對多數通用航空要實現盈利,發展成為國內外具有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還需要借助更多的金融工具、平臺。探索發展產融模式,利用多種金融手段,創新通航企業盈利模式,讓通用航空企業搭上普惠金融的快車,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