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翠
提起農村,或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會想起青山綠水、淳樸民風;有的人會想起貧瘠土地、留守兒童。然而,事實上我國農村發展現狀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得多,農村發展的任務也要比我們想象中艱巨得多。較差的人居環境、即將荒蕪的土地、發展滯后的科教文衛等公共事業,與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了強烈反差。“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三農”大國,“三農”問題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都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之江新語》五則“三農”篇就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期間跑遍浙江所有縣(市、區),深入農村基層,深入田間地頭,了解“三農”發展實情,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觀點和政策舉措,在省域層面對破解“三農”發展難題進行了創新性探索。
這五篇內容分別是:不變的宗旨意識:《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深厚的為民情懷:《務必以人為本謀“三農”》;接續的戰略途徑:《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不竭的發展動力:《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一貫的工作方法:《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這“五個務必”是習近平同志對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規律的系統總結,與他提出的“八八戰略”中“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秉承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思想,浙江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持續升級,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步履穩健;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向好,扶貧開發取得歷史性成效。
我是一個安徽人,幾年前我嫁到梁家墩。那是位于海寧市丁橋鎮的一個個小村莊,白墻黑瓦、風光旖旎,家家戶戶像是一個小花園,村旅游產業發展得很好,是名副其實的網紅村。但你也許想不到的是,幾年前梁家墩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小鄉村。那么,梁家墩是如何成長為今天的“網紅村”呢?前不久,當我拿這個問題問村書記時,他笑著對我說:“這就是秉承習總書記新時代‘三農’思想,發揮城鄉協調發展優勢,踐行‘八八戰略’的結果!”回顧梁家墩的發展歷程,事實確實如此。
習總書記說,統籌城鄉發展,規劃是先導。為此,梁家墩委托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設計村莊整體布局,盡可能在保留村莊原生態面貌的基礎上美化鄉村環境。梁家墩通過水墨畫水彩畫等形式,把民俗風情、家風家訓、孝文化知識繪制在墻上,增強鄉村的文化氣息。
習總書記說,統籌城鄉發展,經濟是基礎。因此,梁家墩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優勢,開民宿、開農家菜館、開咖啡館等,大力發展農村旅游產業。不僅如此,還引入社會資本,與嘉興遠景旅游合作成立倉唐旅游開發公司,彌補了村民在經營管理上的不足。注重宣傳推廣,深入挖掘特有資源,通過微信、網站持續推送各類旅游動態信息;參與拍攝央視《味道》《農廣天地》等欄目,與網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擴大社會知名度;依托“五一”“端午”小長假等節日載體,深入開展各種旅游節慶活動,營造濃厚旅游氛圍。
習總書記說,統籌城鄉發展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這幾年,梁家墩共開出5家餐館、7家民宿,2017年僅一家叫“剛剛”的土菜館就實現營業收入50余萬元;2018年春節,僅一個年俗活動就吸引游客5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70萬元;2018年“五一”,僅一個熱氣球活動就吸引游客2萬人次。這些都是踐行習總書記“三農”思想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年2月23日,車俊書記赴海寧調研,考察了梁家墩。車書記強調,浙江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必須突出城鄉融合發展的改革導向,發揮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實現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作為一名發改干部,我愿意投身浙江的發展和改革事業,有作為,有擔當;作為一名新浙江人,我愿意繼續踐行“八八戰略”,與您一起攜手共建美好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