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浙江經濟呈現“高于預期,好于全國,領跑東部”的發展態勢。浙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為“穩”的發展態勢,更體現為“進”的躍升態勢
2018年已逾三季,浙江經濟的列車正平穩地駛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并不斷加速,成為領跑東部的排頭兵。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397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呈現“高于預期,好于全國,領跑東部”的發展態勢。穩中有進,是對浙江前三季度高質量發展成效的最好概括。綜觀三季報,經濟發展之“穩”,可概括為三個“穩”,即增速之穩、結構之穩、民生之穩。
增速之穩。穩定的增速,可以說是浙江經濟近年來保持平穩運行的最核心體現。從累計數字來看,最近18個季度,浙江GDP增速均保持在7.2%以上。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浙江經濟仍能保持總體平穩。數據顯示,浙江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7.4%到上半年的7.6%,再到前三季度的7.5%,波動幅度均在0.2個百分點之間。增速之穩,已成為浙江經濟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成為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重要支撐。
結構之穩。從產業增速來看,前三季度,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和8%,其中規上工業同比增長8%;從增長貢獻率來看,前三季度,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4%和55.2%。穩定的增速和增長貢獻率背后,是浙江產業結構調整漸入佳境,是發展協調性不斷向好,是發展動能和發展潛能不斷增強。
民生之穩。從收入指標來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差距繼續縮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均有上漲,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1.93,同比縮小0.01。從就業情況來看,前三季度,浙江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已完成年初確定的預計目標。體現民生之穩的,還有相對平穩的物價。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就業、收入、物價這三大民生指標均處于穩定的狀態,為下一階段的轉型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民生基礎。
浙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為“穩”的發展態勢,更體現為“進”的躍升態勢。高質量發展之“進”,具體體現在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三方面的“更進一步”。
新舊動能轉換更進一步。一方面,新動能保持高速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前三季度,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856億元,同比增長14.8%(現價計算),占GDP的9.7%。而在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是9.1%,增長之快足以顯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10.1%、11.1%和13.1%。新產品產值增長16.7%;新產品產值率為34.3%,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加速推進。前三季度,浙江十大傳統制造業生產增加值增長超過5%,高于去年全年增速。在“畝均論英雄”改革等政策指揮棒的引領之下,傳統產業升級達到新高度。浙江的市場主體紛紛投身數字化升級,以智能改造、企業上云、“互聯網+”等手段提升畝均效能,同時,從質量、標準、品牌等方面著力推動企業高質化轉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進一步。數據顯示,浙江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80%以上,其中三季度為82.3%;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3.4%;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8元,低于全國(84.4元)0.6元;前三季度,財政科技支出增長34.7%,1-8月規模以上工業技術(研究)開發費增長23.6%。一系列亮眼的數字均表明,過去一個時期,浙江在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減法”的基礎上,已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
優化營商環境更進一步。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民間投資增長達到17.2%,比全國快8.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活躍,與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密不可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浙江在優化營商環境的探索中層層遞進,正在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浙江的競爭力正逐步從比較優勢邁向更廣闊的市場、更強的輻射能力和更優質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