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安縣國土資源局 葉燕華 解華金 朱華平
“家里后面的泥石流治理工程終于完工,我再也不用為刮風下雨提心吊膽了,這個工程的質量我親自監督著呢,每天都來轉下,沒有偷工減料?!奔易≈兄捩倧B山村徐家自然村徐某某高興地說。
徐某某是淳安縣中洲鎮廈山村徐家自然村的村民。2017年,淳安縣打響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攻堅戰,中洲鎮廈山村徐家自然村徐某某屋后泥石流被列入2017年綜合治理項目,項目于11月底交工驗收,徹底消除村民多年的心頭大患。這只是淳安縣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2017年全縣共完成40處隱患點的綜合治理,核銷隱患點65處。如今,全縣累計共有5600多戶農戶已徹底擺脫了地質災害的威脅,他們有的搬到鎮上農民聚集點或豐家山安置點,有的易地新建住房,有的采取工程措施進行綜合處置。
淳安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質災害易發區占縣域國土面積的96%左右,其中高、中易發區占11.55%,是浙江省受地質災害威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全縣地質災害呈“隱患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災害類型多,崩塌、滑坡占多數;災害規模小,危害程度大”的特點,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是一場事關百姓早日安居的民生之戰,是一場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攻堅之戰,更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且輸不起的必勝之戰。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攻堅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淳安縣迅速行動,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工作各個環節,根據浙江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搬遷和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做好地質災害“預防、治理、處置、監測”四篇文章,“防、治、搬”三手并舉,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工作,強化責任、加強監督、創新機制,加大應急能力建設和宣傳培訓,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群眾實現安居夢。
“除險安居”三年行動起來以來,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貫徹落實,不斷深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以屬地管理、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為原則,縱向,建立縣、鄉、村三級防治網絡,構建縣政府、責任部門、鄉鎮、村居、監測責任人五層責任體系;橫向,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綜合協調監管,氣象、水利、交通、住建、旅游、教育等部門密切協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會商機制,共同落實防災責任,實現地質災害防控全域覆蓋。
為徹底弄清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情況,建立更為完善的全縣地質災害數據庫,從2016年底開始,依托浙江省第一地質大隊的專家力量對已知地質災害點、隱患點逐一核實。同時縣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片分組帶隊到鄉鎮、村進行一線督查,各有關鄉鎮對列入地質災害隱患點,根據專業單位出具的專項調查報告,明確受威脅范圍、摸清危險區內戶數、人數,并做好公示。徹底弄清全縣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分類處置,精準防治。針對避讓搬遷項目,利用各種有利政策,引導群眾主動參與,變“要我搬”為“我要搬”。針對治理項目,開通綠色通道縮短項目前期審批時間,嚴把工程質量安全和工程驗收關。
以保障群眾人身安全為第一要務,有序開展受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工作。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根據其類型、規模、處置方式等,倒排工期,臺賬管理,掛圖推進。安排專人每周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統計,不斷加快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進度。對當年發生的新隱患點,第一時間進行處置,防止“舊帳”未清,又添“新帳”。同時強化治理資金保障,2017年淳安縣克服財政困難,安排了1.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隱患的綜合治理,占地方財政收入的6.9%,政策傾斜的力度前所未有。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單純地要老百姓搬遷,工作很難做,只有創造滿意的環境或條件,老百姓才會想搬、愿意搬。本著讓老百姓搬遷得實惠,得幸福的理念,淳安縣設置縣城內原撤村建居的東莊村安置點和轉移集聚的豐家山安置點,集鎮公寓安置點、中心村遷建、本村整體遷建、本村個別遷建、貨幣安置等多種安置方式供群眾自主選擇,滿足群眾不同的需求,讓群眾心里想搬。通過大幅提高避讓搬遷補助、鄉鎮配套搬遷獎勵、臨時過渡補助,并整合下山移民、土地復墾等惠民政策,達到搬得出、住得下。開展“除險安居”三年行動以來,為確保受威脅群眾盡快搬遷并及時住進新房,搬遷補助資金由原來的2萬元/戶提高到8萬元/戶。為了解決隱患點上新房搬遷補助明顯低于房屋剩余價值而出現農戶不愿搬遷的問題,縣政府開會專題研究,同意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由鄉鎮提出具體搬遷方案和資金需求,報縣政府同意后實施,用一戶一評估,一戶一方案,不搞一刀切,先搬有獎勵,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辦法來保證工作的順利推進。截至目前,淳安縣已完成搬遷1511戶5320人。
除了政府層面開展轟轟烈烈的除險安居工作,淳安縣還開展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營造了濃厚的群防群治氛圍。一是強化會議培訓??h政府充分利用全縣防汛及地質災害工作會和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對各相關部門、鎮(辦)負責人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培訓。各鄉鎮利用“周一夜學”“下村服務日”的機會,組織鎮、村、現場監測人學習地質災害防治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籌辦專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4 · 22”地球日、“5 ·12”防災減災日、“6 · 25”土地日等專項活動進行宣傳。三是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功能。對全縣開展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的情況,通過網站、電視、短信、微信等媒體進行廣泛重點宣傳報道,有針對性地宣傳監測、預警、撤離、避險、搶險等專業知識。四是不拘形式,多形式宣傳。結合“百、千、萬蹲點”等三大專門行動,到現場給群眾講解地災知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汛期等重點時期,迅速構建“全縣聯動作戰”格局,強化綜合指揮、協同聯動和現場處置,縣、鄉、村三級執行24小時值班制和汛情災情每日“零報告”制度,黨員干部全部到崗到位,風險區域全部盯死盯牢,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入戶到人,應急處置第一時間科學介入。對險村險戶實行“四包七落實”責任制,即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黨員包群眾,落實轉移地點、轉移路線、搶險隊伍、預警人員、預警路線、避險場所、老弱病殘提前轉移等責任,全力確保險情災情在可控范圍內。
在汛前,通過縣領導逐鄉查,鄉、村干部全面查,縣應急服務中心深度查,對地質災害易發、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城鎮、鄉村、醫院、學校、農家樂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重要的礦山尾礦庫、廢石廢渣堆積體等敏感點位,開展多輪滾動排查,及時更新災害隱患點信息,對隱患點分別編制防范預案,安裝監測設備,設立警示牌,落實監測責任。2017年全縣組織地質災害排(檢)查8次,共551組2136人次,排查點數242處。
建立全面覆蓋與重點防范并重,專業指導與群測群防監測預警并舉,動態巡查與簡易監測并行的地質災害風險點監測管控機制。著重突出一線巡查預警監測,建立以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以各災害點、隱患點的村委會主任為直接監測人的群測群防體系,規范監測人員培訓管理,明確監測責任要求,提升預警監測水平。2017年共落實巡查及監測責任人250人,其中監測員98人,簽訂地址災害巡查、監測與聯絡責任書312份;在巡查中累計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250份,避險明白卡857份。
為確保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和避讓搬遷工作的順利實施,淳安縣在明確縣政府的主導責任、國土資源部門的牽頭責任和鄉鎮政府的主體責任的同時,將“除險安居”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年度目標責任的綜合考核,對縣屬擔負相關任務的部門進行捆綁考核,并依托鄉村網格化管理平臺,把主汛期的巡查監測、警示警戒標志設置、群眾的疏散撤離一并納入,點對點具體落實到每個人,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確保每個環節,每件事都有人去抓,有人去管。
及時成立縣級“除險安居”工作專項督查組,加強對各鄉鎮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工作的跟蹤督查,由領導分組帶隊不定期到各鄉鎮對接各隱患點綜合治理情況,對部分推進相對慢的鄉鎮及時上報分管縣長,由分管領導帶隊進行督查,對個別進度特別慢的鄉鎮,進行約談,限期整改,收效不明顯的再由縣主要領導親自約談,收到良好效果,確保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