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及人們教育思想觀念的改變,對初中教學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活動,只有組織好教學課堂,才能讓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使師生比例呈不平衡的趨勢發展,因此,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象,農村學校需要調整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小班教學的有利之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面實現素質教育,本文將對農村初中小班化的成因以及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小班化;成因;對策
由于政治經濟和人口流動的原因,很多農民進城務工,也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城里讀書,還有農村經濟不發達,教師資源缺乏等等原因,導致農村縮小教學規模。另外隨著教育的改革,小班化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它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也能夠關注到每個學生,給予學生關懷,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 農村初中小班教學的成因及現狀
1.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很多農民進城務工的現象越來越多,導致留在農村務農的青年人相對較少,而且他們進城也會攜帶自己的孩子進城讀書,以便照顧孩子,有的青年人直接選擇在城里安家落戶,較少的農民會返回農村,而且大學畢業的學生也會優先選擇待在城里工作,他們的孩子也會在城里讀書,所以在農村讀書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們的思想也跟著進步,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農村教育資源缺乏,教師資源不足,許多農村孩子都不能得到充沛的教育資源,比如閱讀書籍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教學設備不充足,優秀教師不愿來農村學校任教,教師資源缺乏。
2. 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嚴厲,很多農村家庭少生孩子的現象也成為顯著的趨勢。而且撫養孩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農村很多人都沒有工作,他們為了能給自己減輕負擔同時也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撫養條件,他們也會選擇少生孩子,使得農村的適齡兒童數量逐漸減少。在農村,很多村民大家都是相互熟知的,所以當他們看到左鄰右舍都搬到了城里居住,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在城里謀職業,把自己的孩子也帶到城里居住,那么農村人口就會逐漸減少。
3. 農村教學條件較為落后
在農村的學校,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古板,不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只是一味地把知識教給學生,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初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階段,有著不平衡性、階段性、順序性的特點,但是教師并沒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沒有選擇針對性的教學,對每個學生的需求不能滿足。在課堂上,因為教學資源的缺乏,上課內容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接受的教學內容也不是理解性的記憶,處于半知半解的狀態。而且初中生正處在一個好奇心強烈的階段,他們不拘泥于課本的枯燥的知識,渴望去了解更多的有趣的課外知識,但是學校沒有充足的閱讀資源提供給學生。從而導致農村很多孩子要么去城里讀書或者輟學,從而農村學校的學生減少。
二、 如何促進農村初中小班教學化
1. 培養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方向者,農村的教師資源缺乏,很多教師都向城市流動。所以政府應該關注到學校教師資源這方面的問題,并大力支持學校征聘優秀教師,提高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穩住農村教師,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堅定信心。另外還可以對自愿留在農村教學的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發其他教師無私奉獻的欲望,愿意在農村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活動。由于缺乏教師,農村教學中常出現一個教師帶多門課的情況,這讓處于發展階段的初中生不能更好地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積極學習的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農村學校需要招多才多藝的教師,保證每個學科都有專業的教師對學生傳授專業的知識,保證學生接收到的知識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樣才能給予農村學生優質的教育和留住教師在農村任教。
2. 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效率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若沒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去備課,去搜集材料,就很難將內容準備得很充分以及給學生講述有趣的故事。那么學校也應該盡力去改變現有的教學條件,給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設施,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另外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仔細研究課本,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還可去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課堂內容,避免在課堂上出現準備不充分不能應答學生的現象。而且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結合各種視頻、豐富多彩的圖片、各種音頻豐富課堂。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多媒體呈現的內容相呼應,或者多媒體上的內容可以補充書本中沒有的內容。并且教師可以多和學生互動,因為是小班教學,所以教師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求。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3. 了解和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
小班教學對于大班教學而言,班上學生減少,教師可以關心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并采取一定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來促進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加深初中生與教師的交流時間和次數,初中生多處于叛逆的時期,假如教師沒有威信力,不能鎮壓學生,而且采取不適當的方法的話,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小班化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時間空間去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在教學上,教師也可以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對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就提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可以提一些較簡單的問題,但是這些教師都不能表現得太明顯,不然會傷到學生的自尊。教師還可根據班級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因為是小班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有教師隨時在關注他們的感覺,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積極性提高。小班教學為學生做活動也提供了更優異的條件,當學生在活動中有疑問時,教師可以很快的給予他們答復,而不會因為學生多的原因照顧不周,不能給學生及時建議和答案。
了解小班教學的優勢和特點,順應時事,積極調整教學模式,結合農村的教育形勢,形成高效率的課堂。發揮和利用好小班教學的模式,是一個長久且曲折的歷程,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小班教學模式是未來教育的需要,小班教學還需要改進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牛學倉.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J].新絲路(下旬),2016(01):85-86.
[2]石阿敏.淺談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效益的提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18):21-22.
作者簡介:
羅靜,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夾河鎮夾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