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采購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提出現有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采用翻轉課堂、雙師型和知識點模塊化等方法解決問題,以促進《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且這種教學模式適用于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采購的實踐技能。
【關鍵詞】《采購管理》課程 改革 教學模式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沈陽工學院,作為一個剛發展起來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畢業生應該在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可以適應企業的實際需要。本著應用為本的理念,學校在教學改革方面下大力度,鼓勵教師從自己的實踐出發進行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本人一直教授《采購管理》課程,授課對象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經過幾輪教學之后,發現現有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方法,以推進《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一、《采購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教學方法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采購管理》課堂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雖然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老師也設置一些環節,如在知識點教授的過程中插入相對應的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對于某些內容給學生布置相對應的任務,讓學生課下搜集資料,課上做PPT展示,但是,所達到的效果卻不佳。糾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課上案例討論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大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進來,最終討論結果往往是由小組中的少數“積極分子”得出的,而絕大部分同學并沒有真正地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在準備PPT環節,學生僅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隨便準備一個PPT進行講解,并沒有經過相關資料的查閱或對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并變成自己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在網上下載一個現成的PPT然后課上照著PPT讀。
(二)課程知識點缺乏系統性和模塊化
《采購管理》的課堂教學主要還是依照教材,按照教材的章節布局順序和主要內容進行講解,但有時教材的部分內容在邏輯上缺乏緊密的關聯,所以使有些內容缺乏系統性。部分知識點的講解在不同的章節有重復,講授內容的模塊化特征不明顯。
(三)學生因缺乏體驗對知識的理解不足
《采購管理》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專業課,很多環節如招標采購的流程,采購合同的簽訂和采購談判等,若沒有親身體會而只是理論的講解和記憶,不僅感覺很枯燥,而且不容易記憶。
(四)教師本身缺乏實踐
大部分從事《采購管理》課程講授的教師本身都沒有在采購一線工作的經驗,講授的內容大部分源自教材,許多案例也都出自教材或網絡資料,所以講授的內容難免與實際有些脫節或缺乏應用性,案例大部分也缺乏針對性,不足以起到使學生通過案例加深對采購某知識點理解的目的。
二、改進《采購管理》課程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為了使教學能夠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可以考慮綜合采用一些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等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另外,還要建立一個全面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這個體系要充分體現每一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能夠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方面,可以從我校大力倡導的OBE課程改革入手。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
針對《采購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模塊化,總體可以分為四大模塊,分別為理論模塊,決策模塊,績效考評模塊和業務模塊。理論模塊主要包含采購與管理的相關概念,特點,分類和作用等;決策模塊主要包括戰略和組織決策,計劃和預算制定,數量、時間、價格、渠道和方式決策;績效考評模塊主要是績效的考核和評價;業務模塊主要包括采購合同的訂立,采購談判的組織,供應商管理和招標采購的組織等。經過這樣的總體劃分后,不僅涵蓋了所有知識內容,而且講授起來更有體系和邏輯性,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框架認識更清晰。另外,還可以針對不同模塊兒中的不同環節安排相應的講授方法和考評模塊,使整個課程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考核層面都很系統。
(三)教學過程加入實訓環節
通過實訓,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也助于未來的工作。所以,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如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然后為學生提供與采購有關崗位的短期體驗。課上,也可以針對部分模塊兒設置實訓環節,如談判部分,可以預設一個談判主題和情景,然后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談判的一些基本流程和技巧。在采購合同的訂立部分,可以擬定一些條件,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同的擬定、簽署和管理等內容,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師有意識地加強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了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一方面,學校要盡可能為教師提供機會,鼓勵教師多參加行業相關會議,獲取最前沿的知識;盡可能為教師提供與相關企業溝通交流的機會,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多關注相關行業的最新咨訊和動態,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聯系去企業進行短期實踐,努力使自己成為“雙師型”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