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艷
摘 要: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必要的,通過演示與再現、誦讀與品位、想象與創造等手段進行審美情景的創設。此外,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個性化體驗,同時教師應該發揮引導的作用,實現在審美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的樂趣。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提高人的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扥教育活動。審美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等相互聯系,在學校的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的課程語文標準中,對審美教育進行離得闡述,即審美活動能夠促進人的知、情、意的全面發展。在課程標準還強調,語文具有一定的審美教育功能,字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美,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進而提升感知和認識美的能力。
1 審美教育的主要方式
1.1 演示與再現
審美教育是關于美的形象教育,同時也是進行美的情感教育。該種教育方式具有自身的特點,不同于知識灌輸、道德說教等,其主要的特點是潛移默化,通過該種方式將情感和形象展示在人們面前。在進行審美教育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產生審美情感。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教師應該很好的把握教學內容,對事件或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或者演示形象逼真和教學細節相關的動作,實現創造審美情境。另外,重視對氣氛進行營造,促進審美欲望的產生。
1.2 誦讀與品位
在進行詩詞和散文的賞析中,一般都會涉及“意境”這個詞。這個詞匯是古代藝術實踐中總結的審美規律。“意境”的重要特點就是在有限的形象中暗示無限的想象。因為高中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的閱歷也比較缺乏,在進行意境感悟時避免使用太專業化的術語,應該將誦讀簡單化,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葉圣陶先生曾經對誦讀方法有過一定的闡述,“激昂出激昂,在委婉處委婉。”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誦讀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第一、需要傳授學生誦讀的過程是理解和欣賞的過程,應該將心中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和書中的情景進行心靈的溝通,真正領悟到作品的絕佳之處。
第二、教師還應該重視給學生進行示范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怎樣才能將精靜止的書面轉變為有聲的直觀認識。
1.3 想象與創造
學生在進行作品的閱讀中,不能只是對描述的形象進行理解,而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進行舉一反三的想象和聯想。使文學作品的形象更加生動和形象。如果學生不太善于進行聯想的話,或者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即使再好和再美的文學形象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在進行作品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閱歷將課本上的抽象符號變得具體和形象,實現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2 審美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2.1 審美體驗的個性化
在講授《落花生》中的重要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的時候。有的學生會提出問題:“做一個既講體面又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有什么不好?”此時的教師不能用標準答案訓斥學生,也沒有用自己的權威壓制學生,而是鼓勵全班同學進行思考,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向著獨立、自由的方向發展。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思想啟迪的同時感受到審美的樂趣。
2.2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審美需要主體的參與,同時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美學家說過,藝術品的創作和欣賞實踐能夠培養人們的審美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素質。教師的知識儲備和閱歷都比較豐富,能夠對作品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學生的閱歷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進審美活動的引導。另外,因為受到年齡和閱讀習慣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比較喜歡結構單一的作品。如在學習王蒙的作品《春之聲》的時候,學生對書中主人公的思維方式很不理解和適應,一些學生甚至無法理解文章。教師應該在此時對文章的結構和特點向同學們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梳理文中的思路。幫助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這種結構形式也具有豐富多彩和復雜多變的優勢。
2.3 注重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主張將文學藝術的娛樂作用和教育進行結合,該主張是羅馬時代的賀拉斯提出,該種提法符合人們對對的接受。審美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審美活動的作用和特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杜甫在詩中提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中體現了審美活動,在詩中體會到人生的哲理,同時在感受到美的同時受到了教育。《孔已己》是一部反映封建時代讀書人悲劇的小說。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感受到魯迅對任務塑造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孔乙己的形象進行鑒賞,另外還需要幫助學生對對人物的性格和行為進行分析,找到孔乙己人生悲劇的原因,使學生能夠意識到是封建的科舉制度造成孔乙己的悲劇,學生能夠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另外,在分析《我愛這土地》時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該詩的藝術特色,將文中的情感向學生講解。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國家、民族的情感,對于時局的憂慮和斗爭熱情,通過這種情感可以讓學生樹立為國家富強讀書的決心。
參考文獻
[1]田連波.美學原理新編[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
[2]鄭柳燕.中師《課外閱讀文選》教學的理想模式[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8(4).
[3]劉勰,著.龍必錕,譯.文心雕龍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5]洪毅然.美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55.
[6]賀拉斯.詩書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