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蔣敏++++胡小蓉
摘要
本文通過對機織物的經紗和緯紗分別采用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和FZ/T 01093—2008《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兩種標準中的方法(A)進行紗線線密度測定,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試驗結果表明,在標準大氣試驗環境下,經紗和緯紗分別采用GB/T 29256.5—2012和FZ/T 01093—2008兩種不同的標準方法(A)測定的紗線線密度結果均無顯著差異,且采用GB/T 29256.5—2012方法測定的經紗線密度結果與采用FZ/T 01093—2008方法測定的經紗線密度結果的差值的離散程度小于緯紗。
關鍵詞:機織物;紗線線密度;標準方法;探討
1 前言
線密度是描述紗線粗細程度的常用指標之一,紗線的線密度影響到紡織品的物理機械性能、手感、風格等,它是進行織物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機織物中經緯紗線的線密度也是描述機織物規格的一項重要指標(機織物規格主要包括纖維含量、紗線線密度、密度、單位面積質量、幅寬五項),機織物中紗線的線密度有多種表示形式,一般采用與紗線截面積成比例的間接指標來表示。常用的指標有特克斯(tex)、公制支數(Nm)、英制支數(s)、旦數(D)4種,其中特克斯(tex)和旦數(D)兩種數值越大,表示紗線越粗;公制支數(Nm)和英制支數(s)兩種數值越大,表示紗線越細[1]。
我國檢測機織物紗線線密度采用的是GB/T 29256.5—2012《紡織品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第5部分: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2]國家標準,此方法標準存在檢測效率低、耗時長等問題,而原有的FZ/T 01093—2008《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3]行業標準檢測效率相對較高,耗時短,本文通過對不同種類機織物的經紗和緯紗分別采用GB/T 29256.5—2012和FZ/T 01093—2008兩種不同的標準中方法(A)進行紗線線密度測定,對比分析確定這兩種標準方法的測試結果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為修訂國家標準提供技術參考。
2 試驗
2.1 原理
從長方形的機織物試樣中拆下紗線,測定其伸直長度,在標準大氣條件下調濕后測定其質量,根據所測得質量和伸直長度計算其線密度[2-3]。
2.2 環境條件
溫度為(20±2)℃,相對濕度(65±4)% 。
2.3 設備
ME204/02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YG111型紗支測定儀(安徽省江南機械廠)。
2.4 試樣及制備
選取不同種類的機織物,如純棉織物,棉、化纖混紡織物,羊毛織物和麻織物等共25種面料,試樣編號為1#~25#。
根據GB/T 29256.5—2012,試樣至少調濕24h,從調濕過的試樣中裁取7塊長方形試樣,其中兩塊試樣為經向試樣,試樣的長度方向沿樣品的經向,5塊試樣為緯向試樣,試樣的長度方向沿樣品的緯向,樣品的長度相同,至少250mm,試樣的寬度至少應含有50根紗線。
根據FZ/T 01093—2008,試樣調濕至少24h,從調濕的樣品中裁取經緯向試樣至少兩塊,樣品長度相同,約為250mm,試樣的寬度至少含有50根紗線。
2.5 方法與過程及計算
方法與過程及計算分別按GB/T 29256.5—2012(方法A)和FZ/T 01093—2008(方法A)標準規定執行。
3 結果與討論
3.1 結果
將不同類別的25組試樣分別采用GB/T 29256.5—2012和FZ/T 01093—2008兩種不同標準方法進行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測試,檢測結果見圖1。
(說明:“T”表示經紗;“W”表示緯紗;“TG”表示采用GB/T 29256.5—2012國家標準測定經紗線密度值; “WG”表示采用GB/T 29256.5—2012國家標準測定緯紗線密度值;“TF”表示采用FZ/T 01093—2008行業標準測定經紗線密度值;“WF”表示采用FZ/T 01093—2008行業標準測定緯紗線密度值。)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標準方法測定經紗線密度的差值的標準差(0.126)小于緯紗線密度的差值的標準差(0.466),說明采用兩種不同的標準方法測定經紗線密度的差值的離散程度較小。兩種不同標準方法的測定經紗線密度的差值絕大多數分布于0或0軸上方,分布范圍較窄,差值的最大絕對值僅為0.3;緯紗線密度的差值在0軸上方與下方變動,不具規律性,分布范圍較寬,差值的最大絕對值達到1.5。
3.2 檢驗結果的統計分析
3.2.1 S-W分析
我們選取樣本量為25個,為此采用Shapiro-Wilk檢驗(簡稱S-W檢驗)來確定變量是否服從正態分布。其檢驗輸出結果見表1。
3.2.2 分析與討論
表1中Statistic代表檢驗統計量的值,df代表自由度,Sig.代表顯著水平。一般來說Sig.<0.05則代表不接受原假設。由于表2經紗兩種方法和緯紗兩種方法的Sig.均小于0.05,因此不接受變量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則檢測值不服從正態分布,故顯著性檢驗可以采用兩配對樣本的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和兩配對樣本的符號(Sign)檢驗。
3.3 顯著性分析
3.3.1 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
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6-7]對其進行兩配對樣本的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在SPSS界面點擊:分析-非參數檢測-舊對話框-兩個關聯樣本檢驗,檢驗類型選擇Wilcoxon,得到組統計量和獨立樣本檢驗輸出結果見表2~表4。endprint
從表2~表4可知,TG-TF,正秩(被高估)有11個,負秩(被低估)有6個,結有8個,平均秩分別為9.73和7.67。檢驗統計量中,Z統計量為-1.507,漸進顯著性(雙側)為0.132,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不能拒絕零假設,認為經紗采用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的線密度無顯著差異。WG-WF,正秩(被高估)有10個,負秩(被低估)有11個,結有4個,平均秩分別為11.60和10.45。檢驗統計量中,Z統計量為-0.018,漸進顯著性(雙側)為0.986,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不能拒絕零假設,認為緯紗采用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的線密度無顯著差異。
3.3.2 符號(Sign)檢驗
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6,7]對其進行兩配對樣本的兩配對樣本的符號(Sign)檢驗。在SPSS界面點擊:分析-非參數檢測-舊對話框-兩個關聯樣本檢驗,檢驗類型選擇Wilcoxon,得到組統計量和獨立樣本檢驗輸出結果見表5和表6。
從表5和表6可知,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經紗線密度的符號檢驗統計量漸進顯著性(雙側)為0.332,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緯紗線密度的符號檢驗統計量漸進顯著性(雙側)為1.000,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不能拒絕零假設,認為經紗采用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的線密度無顯著差異,緯紗采用兩種標準方法(A)測定的線密度也無顯著差異,該結論與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結論一致。
4 結論
不同種類的機織物采用GB/T 29256.5—2012和FZ/T 01093—2008兩個不同的標準方法(A)進行紗線線密度的測定,得出TG-TF 和WG-WF漸進顯著性(雙側)均大于 0.05,試驗結果表明,在標準大氣試驗環境下,經紗和緯紗分別采用GB/T 29256.5—2012和FZ/T 01093—2008兩種標準中的方法(A)測定的紗線線密度結果均無顯著差異,且采用GB/T 29256.5—2012標準中方法(A)測定的經紗線密度結果與采用FZ/T 01093—2008標準方法(A)測定的經紗線密度結果的差值的離散程度小于緯紗線密度結果的差值的離散程度。
參考文獻:
[1] 姚穆.紡織材料學[M].第二版.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3:274-281.
[2] GB/T 29256.5—2012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S].
[3] FZ/T 01093—2008 機織物結構分析方法 織物中拆下紗線線密度的測定[S].
[4] GB/T 6529—2008 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S].
[5] 周富臣,王生輝,易英,等.常用數理統計方法及應用實例[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
[6] 張文彤.SPSS統計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 時立文.SPSS19.0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湖南省纖維檢驗局,國家苧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