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文晶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參與飲食管理的效果并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192例為觀察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6例。所有患者均實施抗感染、腸內營養、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肝腎功能維護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實施由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飲食管理干預。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病情、疼痛情況、炎癥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質量變化。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27.7±8.1)、(18.5±7.5)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CTSI、VAS評分分別為(2.4±0.1)、(2.3±0.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分別為(43.5±5.5)、(2-3±5.2)ng/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IL-10水平為(61.2±6.6)ng/mL,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參與飲食管理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促進病情康復,且有效緩解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重癥胰腺炎;飲食管理;炎癥因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247-04
重癥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病程發展快以及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特點,臨床致死率較高。而老年重癥胰腺炎由于年齡的不斷增長,軀體功能以及機體抵抗力均逐漸減退導致治療效果與預后不佳。且有報道顯示,重癥胰腺炎易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焦慮以及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從而會加重患者的軀體癥狀,給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合理的飲食管理措施對改善老年患者的療效及生活質量尤為重要。本文研究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參與飲食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192例為觀察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6例。所有患者均實施抗感染、腸內營養、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肝腎功能維護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觀察組實施由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飲食管理干預。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胰腺炎診治指南中制定的標準;(2)排除腸梗阻以及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3)排除各種肝臟疾病;(4)不存在語言交流障礙;(5)年齡≥65歲。其中觀察組男57例,女39例,年齡66~78歲,平均(71.4±3.2)歲;膽源性胰腺炎59例,非膽源性胰腺炎37例。對照組男59例,女37例,年齡65~78歲,平均(71.9±3.3)歲;膽源性胰腺炎58例,非膽源性胰腺炎3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抗感染、腸內營養、維持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以及肝腎功能維護等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由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飲食管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由于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醫療費用較高及軀體狀況較差,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導致煩躁不安、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明確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并予以正確的心理指導。(2)飲食管理:告知患者合理的飲食管理對疾病康復的促進作用。并要求患者根據患個人飲食習慣以及科學性共同制定合理的飲食管理計劃。其中主要飲食原則為少食多餐,盡量攝入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且盡量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切忌暴飲暴食,嚴禁煙酒,禁止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具體飲食程序為先進食無脂流食,包括水、果汁、菜汁、米湯等。如患者無腹痛、腹脹等癥狀可逐漸進食低脂半流食,包括粥、稀軟面食等。隨后逐漸進食軟膳食,包括米飯、包子、饅頭等;副食則盡量選用纖維素含量較低的瓜類,禁止食用油煎炸及堅果類,禁食涼拌菜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可予以助消化藥物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此外,要求患者家屬加入飲食管理中,并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監督管理,并及時向護士反饋患者飲食情況以及病情康復情況,以便飲食方案的合理調整。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病情以及疼痛情況、炎癥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質量變化。其中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其中SAS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SDS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1~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患者病情則采用CTSI進行評分,其主要是根據患者疾病分級以及胰腺壞死程度進行評估:(1)疾病分級:胰腺正常記為0分,胰腺腫大記為1分,胰腺以及胰周脂肪存在炎癥為2分,胰周存在1處積液或蜂窩織炎記為3分,胰周存在兩處以上積液或膿腫記為4分。(2)胰腺壞死程度:無壞死為0分,壞死<30%記為2分,壞死30%~50%記為4分,壞死>50%記為6分。疾病分級評分+胰腺壞死程度評分=CTSI。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判測疼痛:總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炎癥因子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檢測方法如下: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mL,以2000r/min離心10min,取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待檢。檢測方式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用SF-36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分析,包含情感/生理職(功)能和軀體疼痛,及社會功能和精力,以及精神(總體)健康這8個方面。每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endprint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SAS、SDS評分分別為(27.7±8.1)、(18.5±7.5)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6.2±12.4)、(34.2±13.5)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CTSI、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CTSI、VAS評分分別為(2.4±0.1)、(2.3±0.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4±0.3)、(5.2±1.6)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IL-8水平分別為(43.5±5.5)、(2.3±5.2)ng/mL,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7.2±8.3)、(85.6±6.8)ng/mL,而IL-10水平為(61.2±6.6)ng/mL,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1.5±5.9)ng/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4.3±9.1)、(80.1±8.7)、(85.1±9.1)、(83.5±8.9)、(85.9±9.0)、(86.1±8.2)、(81.7±8.4)、(84.2±8.3)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4±7.9)、(68.7±7.2)、(74.5±8.2)、(75.9±8.0)、(71.2±7.4)、(71.8±7.9)、(72.5±8.0)、(73.6±7.5)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我國老年重癥胰腺炎的發病率也正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細胞因子激活、胰腺壞死以及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等。有報道顯示:重癥胰腺炎患者在治療后需進行一定時間的禁食、禁水,從而易導致營養不良等情況的發生。因此,有效的營養支持以及術后飲食管理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了患者參與飲食管理應用于老年重癥胰腺炎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利于保證患者的心理健康。其中主要原因可能與心理干預有關,通過對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干預,有效幫助患者釋放負性情緒;而通過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有效幫助其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有效改善心理狀況。此外,治療后觀察組CTSI、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提示了患者參與飲食管理可有效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減輕痛感。分析原因,筆者認為患者參與飲食管理主要是由患者以及護理人員共同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從而更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為患者的早日康復創造了有利條件。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IL-8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IL-10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IL-6屬于急性反應期的炎癥介質之一,可引發全身性炎癥反應,易導致患者胰腺持續壞死,且會刺激TNF-α的釋放。而IL-8屬于趨化性細胞因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炎癥細胞趨化以及誘導細胞增殖,在細胞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IL-10則是一種抗炎細胞因子,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表3結果提示了患者參與飲食管理干預可有效輔助治療,從而有效緩解炎癥反應。本文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提高,說明了患者參與飲食管理可有效提其生活質量。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參與飲食管理可有效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從而有利于組織的生長以及修復,同時也為維持機體代謝和組織修復提供了能量保證。
綜上所述,老年重癥胰腺炎患者參與飲食管理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況,促進病情康復,且有效緩解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