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雪晴 李俊樺 黃曉怡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觀上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的廣東省,其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好壞關乎國際貿易的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優劣關乎農產品冷鏈物流健康有序發展。
2009年國務院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指出:“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2010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指出:“引導和推動高等學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學科專業、開設相關課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職業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機構鼓勵扶持行業協會、企業及有關高校結合國內外實踐開展冷鏈物流職業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2012年廣東出臺的《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加強冷鏈物流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用人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培養、引進市場急需的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我省大專院校專業教育和行業協會專業培訓作用,培養一批適用的高端冷鏈物流人才。”
不言而喻,國家及廣東省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相當重視。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支點的廣東省,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為此,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問題,意義重大。
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是指在整個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從事農產品的研究、管理、操作工作,使冷鏈農產品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確保冷鏈農產品質量,減少冷鏈農產品損耗的專門化人員。
根據以上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定義的界定,筆者認為,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特征應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職業素養良好。無論是從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一般操作工,還是高級管理者和科研人員,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職業素養和品質。
第二,環境適應能力強。作為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不僅要具備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專業技術、技能,而且要具備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第三,專業創新能力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對冷藏技術、冷藏設備、組織管理、信息化要求非常苛刻,只有具有較強專業創新能力的員工才能滿足冷鏈物流企業的需求。
近年來,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較快。影響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冷鏈物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近年來,國家和廣東省相繼出臺冷鏈物流有關政策文件,為冷鏈物流健康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2016年,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中央財政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工作通知》(財建[2016]318號),將廣東省列為全國冷鏈物流發展示范省,并對廣東省冷鏈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全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017年,廣東省商務廳出臺《廣東省冷鏈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全省冷鏈物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廣東省冷鏈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3月,全省擁有進口肉類備案儲存冷庫的指定倉庫47個,容量約達10萬噸。截至2016年6月,全省擁有大小冷庫1700多座(其中約85%為低溫庫,15%為高溫庫),冷庫容量約300萬噸,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其中廣州、深圳和佛山地區最為集中,約占全省冷庫總量的80%。冷藏車保有量達10000多輛,冷藏船噸位總量超過160萬噸。截至2017年,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有200余家。二是冷鏈物流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近年來,隨著國際先進的HACCP體系認證、GMP、WMS、虛擬倉儲等技術的先后引進,廣東省冷鏈物流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進一步深入,新建冷庫、低溫物流中心、生鮮食品加工中心、冷藏車、冷藏箱的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高,冷鏈溯源與全程監控等技術逐漸成熟。RFID技術、3S(GPSGISRS)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在冷鏈物流行業中的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廣東省規模以上冷鏈企業中,信息化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溫度監控管理系統、倉儲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應用程度不斷提高。三是冷鏈物流新業態新模式涌現。隨著電子商務、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催生出生鮮社區O2O、冷鏈宅配等新型業態并快速發展。為了適應消費需求和流通模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斷改善自身發展模式,涌現出了以加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直銷型冷鏈物流模式,以批發市場為主導的冷鏈物流模式,以及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等,形成多種模式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面對快速發展的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農產品冷鏈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農產品冷鏈物流日益增加的需求。目前,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內部培訓;二是學校全日制培養;三是培訓機構短期培訓。從企業內部培訓層面來看,根據廣東省冷鏈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有200余家,按照每家規模企業每年培訓2名農產品冷鏈物流專業人員計算,全省每年可培訓400余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根據調查,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每家每年需要5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因此,企業內部培訓的數量無法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從學校培養層面來看,開設冷鏈物流及相關專業情況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只有廣州工商學院開設專科物流管理專業(冷鏈物流方向)和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開設本科物流工程專業(冷鏈物流方向)。廣州工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冷鏈物流方向)自2010年開始招生,每年招生100人左右,截至2018年6月,已有6屆學生順利畢業。目前,正在就讀冷鏈物流方向的學生約200人。到目前為止,廣州工商學院為社會輸出和正在培養冷鏈物流人才約900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物流工程專業(冷鏈物流方向)自2008年開始招生,每年招生約100人,截至2018年6月,已有6屆學生順利畢業。目前,正在就讀冷鏈物流方向的學生約300人。從培訓機構培訓層面來看,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能相關培訓屬于間歇性培訓方式,在某段時間某機構提議舉辦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能培訓,幾個單位協商確定舉辦地點進行短暫培訓。這種培訓模式,不同于企業內訓、學校培養模式,難以實現系統性和持續性。
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非常重視,但對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品質培養相對薄弱。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基層工作既苦又累,很多大學生因怕苦怕累最終離開工作崗位,這是企業最不愿意看到的。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對畏苦怕累的大學生心存顧忌。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提高大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責任心。
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實踐性非常強,因此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對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非常看重。目前,學校培養出來的冷鏈人才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實踐操作技能較為欠缺。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內部培訓雖然在提升員工實際操作技能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企業不同于學校,沒有大量時間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這樣員工只能在有限時間內學習相關冷鏈物流知識和技能,實踐操作能力單一。培訓機構的培訓具有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弊端,培訓出來的學員理論基礎不牢固,實踐操作能力較弱。
從政府層面來看,國務院、發改委和廣東省政府出臺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相關政策文件,強調培養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宣傳力度不夠。現有的冷鏈物流從業人員大部分是從一般的物流企業、農產品批發企業、農產品零售企業轉行過來的,缺乏冷鏈物流專業性知識和操作經驗,加之企業很難提供具有專業性的冷鏈物流技藝的系統培訓,導致冷鏈從業人員對冷藏庫、冷藏車的操作技術不熟悉,不能對農副產品實行標準化的冷藏運輸。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基于成本的考量,不得不放棄對冷鏈物流從業人員培養和系統培訓,導致冷鏈物流人才生成機制存在系統故障。目前,設置冷鏈物流專業或專業方向的高校簡直是鳳毛麟角。盡管諸多高校都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是開設冷鏈物流課程的甚少。因此,政府、企業、高校冷鏈物流人才協同培養機制的滯后,嚴重阻礙了冷鏈物流人才的發展。
學校招生對象是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學生,其成長的環境優越,加強對其責任意識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其吃苦耐勞的品質,這將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剛畢業的冷鏈物流專業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基層歷練才能勝任管理崗位工作。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責任意識和道德品質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
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其具備扎實的冷鏈物流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其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由于農產品冷鏈物流對從業人員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和完善高校、企業雙導師制。高校和企業建立雙導師制度,大學生和企業員工一方面接受學校老師指導,另一方面接受企業師傅指導。高校老師利用大學知識殿堂的優勢,傳授冷鏈物流基礎理論與方法;企業師傅憑借企業專業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優勢,傳授冷鏈操作技術與技能。大學生、企業員工在雙導師指導下,把冷鏈物流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方法緊密結合在一起,融會貫通,改善和優化冷鏈物流學員的知識結構。
(2)建立和完善項目驅動人才培養平臺。以項目驅動為支撐,建立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平臺。高校應重視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開設冷鏈物流專業作為本校特色專業,建立冷鏈物流實驗室,通過具體的項目實施,掌握冷鏈物流實際運作流程和操作技術。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利用人才培養平臺,對企業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配。這個平臺是針對冷鏈物流相關企業的基礎業務處理而進行的規范化培訓,主要提供冷鏈物流法律法規、經貿、運輸技術、冷藏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外語的專門培訓。
強化政府、冷鏈物流相關企業、高校協同培養機制,對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政府憑借自身優勢,為高校、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合作牽線搭橋,給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冷鏈物流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及假期進行頂崗實習、跟班實習,帶著所學的知識和問題去實習,真正融入到冷鏈物流相關企業的工作情景中去。政府、冷鏈物流相關企業、高校整合各種資源共同建設大學科技園、創業園,作為大學生實踐、創業的基地,并配備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導師。同時,可以聘請企業有經驗的優秀員工作為“客座教師”,將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經驗帶進基地課堂。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優化關乎廣東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關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和國際貿易繁榮。因此,基于“一帶一路”的視角,研究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優化,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