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性教育能極大地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圖書館應該重視圖書館的隱性教育功能,從多方面增強隱性教育功能,如改善物理空間環境、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圖書館員的示范教育等,以熏陶讀者情感和精神,達到教育目的。圖書館開展隱性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先難后易的過程。
關鍵詞:隱性教育;圖書館;空間環境;人文環境
0 引言
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于休閑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隱性教育的教育主體體現為“宏觀性主導”,或者說隱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宏觀性主導”。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屬于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兩者范疇對應、作用互補。
所謂隱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覺的一種無意識教育方式。具體而言,就是教育者為了改變當前受教育者總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去接受教育的狀況,按照預定的教育內容和方案,隱藏教育主題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將教育內容滲透到教育對象所處的環境、文化、娛樂、輿論、服務、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圍中,引導受教育者去感受和體味,潛移默化地接受預先所設定教育內容的一種教育方式。
1 圖書館的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是相對于正式的顯性教育而言。讀者通過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料所承載的知識所受到的教育和圖書館直接培訓讀者的教育都是顯性教育;而讀者通過圖書館的建筑環境和人文環境,所受到的感染、熏陶、激勵、啟發,從而引發的情感、興趣,并淬礪其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來改變和影響其認知結構,并對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共振和促進作用,則是隱性教育。
由于隱性教育具有“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特點,所以,圖書館往往在重視目的和方式等比較明確的顯性教育時,往往忽略了圖書館的隱性教育。對于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來說,圖書館的隱性教育也被“善意”地忽視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圖書館環境單調,整個圖書館顯得空洞、冷清,難以令讀者產生精神愉悅
圖書館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理空間環境,二是人文環境。物理空間環境主要包括圖書館建筑的藝術性,書架、桌椅等的布局,以及功能區域設計的合理性。物理空間的藝術性能啟迪智慧,引導讀者積極思考,令讀者在精神上產生共鳴,激發讀者潛在的藝術需求和興趣。人文環境主要包括圖書館的各種軟裝飾,如名人、字畫裝飾、規章制度的張貼、組織管理規范等文化因素。這些文化因素,或者能讓讀者產生自律、自省,或者能讓讀者觸摸到圖書館積極向上的文化風貌,從而在精神上獲得滿足。
1.2 制度規范的缺失縱容讀者行為的無序
圖書館一直都沒有出臺一份讀者公約之類的讀者行為規范。發現有讀者在書庫吃零食,于是,禁止吃零食;發現有讀者夾帶圖書,于是禁止帶包;讀者亂放圖書,于是將讀者該承擔的責任也免除了。措施雖然有了,但亂象來了。報刊閱覽室經常能看到一摞摞數十本的圖書、雜志堆放在一起,這種現象在圖書館內隨處可見。
沒有規則,便無須遵守規則。表面上看似解決了以前的亂象,其實新的亂象也隨之出現。因為沒有從根本上、源頭上去解決問題。
規章制度,不僅今是在約束人的行為,也是在維護公德的尊嚴。圖書館對讀者行為的約束和規范,也是在維護圖書館的尊嚴。從筆者多年在書庫、閱覽室所觀察到的各種亂象來看,音樂學院學生的行為規范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是圖書館隱性教育的重要內容。
2 加強圖書館隱性教育職能
圖書館隱性教育主要是對讀者精神層面的改造,主要是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讀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而且,每一位讀者個體差異不同,綜合素質也有很大差異。所以,首先要強調的是,隱性教育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若能長期堅持,必能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正確導向作用。
川音圖書館的隱性教育,就是要在圖書館內形成一種文明的、溫馨的、藝術的氛圍。讓這種氛圍去感染、熏陶、激勵、啟發讀者。川音圖書館在強化隱性教育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做一些改進:
2.1 美化館舍,讓圖書館更具藝術感染力
環境能感染、熏陶和塑造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圖書館環境是隱性教育實施的重要環節和途徑。
美化館舍,向讀者提供溫馨、靜謐的學習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優雅、靜謐的環境有助于激發正面情緒,消除負面情緒。在優美的環境里工作、學習也是如此。
川音圖書館可以裝修圖書館一至三樓,適當增加墻壁反光效果,改善采光。美化館舍不僅要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使其具有藝術美感,在裝飾設計上也需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即是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則。比如:我們在學習時,最忌的是有人打擾,而且更喜歡稍微狹小而緊湊的空間。因此,可以考慮在閱覽室、過道、書庫中,適當設置屏障,給讀者更多的私人空間;裝修圖書館二樓和三樓的幾個小屋,并開放給讀者做自習室。讓讀者賓至如歸,在心理上對圖書館產生“家”的感覺。讀者在得到優雅環境的熏陶時,還能對圖書館產生一種“歸宿”感。
2.2 制定讀者行為規范和讀者公約
圖書館之所以有上述不文明現象,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讀者不知怎么做,二是圖書館缺乏正確地指導和示范。
剛進校的新生,絕大多數的可塑性都很好,由于圖書館沒有專門針對讀者的規章制度和行為公約,導致他們盲從以往的亂象。如此惡性循環,以致亂上加亂。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圖書館的工作,也是在縱容讀者不遵守公德和紀律。這對圖書館的消極影響是小的,但是對讀者的負面影響卻是長遠的。
行為守則的內容,可以小到如何取書、借書、還書等細節行為,大到如何遵守公共場所行為規范和禮儀等公德性的行為。如:穿戴整齊,輕聲說話、打電話,不吃零食等規范行為。endprint
讀者公約主要包括讀者之間、讀者與圖書館之間、讀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共同行為規范,約定各方的義務與權力。
當然,守則和公約還需要圖書館大力地、廣泛地宣傳和執行。可以充分利用新生的入學教育和圖書館開設的文檢課,向讀者宣傳和講解守則、公約等。
還可以在每個書庫和閱覽室指派工作人員或學生代表,示范、糾正讀者不文明、不遵守公約和守則的行為。在書庫、過道等公共場所顯眼處和隱秘處張貼具體的公約條款,起到及時提醒和警醒讀者的作用。讓讀者一進圖書館就能感覺到,這里是一個嚴肅的公共場所,是需要遵守一些制度和公德的地方。
2.3 發揮圖書館員的示范教育
圖書館員的作用不僅能提供文獻服務,還能在提供服務讀者時起到示范教育的作用。圖書館員的言談舉止、衣著儀表、性格特征、知識水平、行為習慣等無不作為個體文化的傳播者傳遞給讀者,隨時都發揮著隱性教育的作用。
服務在一線的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是圖書館隱性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不僅能向讀者傳播圖書館的文化,還能向讀者傳播個體文化。因此,圖書館應該選擇整體素質較好的圖書館員到一線工作崗位中去,特別是要培養更多的藝術專業領域的圖書館員,培養其服務讀者的工作能力。具有藝術專業背景的圖書館員在個體文化的傳播中,具有先天優勢,能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該類圖書館員結合自身長處,更容易向讀者傳播圖書館的文化,發揮自身的隱性教育作用,從而實現圖書館的隱性教育功能。
3 隱性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先難后易的過程
根據前期的現象來看,剛開始時,可能會受到不少學生的抵觸和不理解。或許在圖書館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后,卻收效甚微。但是只要圖書館堅持不懈地示范、糾正,狠抓新生入學教育,及時糾正不文明、不遵守公約和守則的行為,漸漸從根源上肅清各種亂象。
參考文獻
[1]熊孝孟.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隱性因素和顯性因素[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4
[2]百度百科[2017-12-18]http://baike.baidu.com/view/3657196.htm
[3]寧艷艷.淺談開發學校圖書館的隱性教育功能[J].現代情報,2001(01):45-38.
作者簡介
林龍(1980-),男,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 館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