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婷
摘 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帶動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已經難以符合新時期的具體標準,如何有效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水平,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分別從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質、管理創新、遵循文化規律、發展民間藝術、加強物質保障五個方面入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發展;創新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為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主,合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既是我國廣大人民的深切盼望,也是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的重要保障。黨中央曾明確指出,主動投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昌盛的有效保證,因此,群眾文化工作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管理創新、素質創新、活動創新,切實滿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
1 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提高基本素質
群眾文化工作者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支配者、創造者,是整合文化資源、創收文化效益的主體,因此,提高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是群眾文化工作的核心要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其一,文化素質是工作人員的基礎保證。群眾文化工作顧名思義,沒有文化何談工作建設?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水平逐年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趨于穩定、成熟的階段,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日益提升。與此同時,我國文化市場門戶大開,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當下文化、西方文化正在不斷擠壓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對于工作人員來說,切實提高文化素質,不僅僅要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技能、管理方式等等,還要考慮如何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強理念創新、思想創新、活動創新。
其二,工作人員需提升個人道德素養。道德素養也就是一個人的品行如何,反映到文化工作中,工作人員是否能盡職盡責、嚴于律己、明察秋毫,是否三觀端正,是否具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能否真正為人民群眾做好文化服務工作等等,所以我認為,群眾文化工作若要符合新時期要求,工作人員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F階段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然而功利之心也在悄無聲息間得以滋生,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銘記一點: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是分內之事,只有提高道德素養、堅定意志信念,群眾文化工作方能持續有效的開展下去。
其三,群眾文化活動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群眾文化工作是面向人民群眾的,結合現實來看,人民群眾的文化層面存在差異,每個民族、每個地區、甚至每戶人家所能夠接受的文化活動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項能力突出,如何組織活動、做好協調交流、表達主體意愿,對于文化工作人員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另外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可能存在的困難、逆境做好心理準備,從而保證我國群眾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2 加大群眾文化管理創新力度
管理是一種活動機制,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工作對管理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群眾文化管理應做到不拘一格、推陳出新,構建科學有效、與時俱進的管理體系,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入手:
第一,創新人事管理機制?,F階段,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文化工作站很難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用,究其原因,過于嚴格的制度設立約束了人事管理的變通性、靈活性,如身份問題、編制問題等等,不利于群眾文化工作的大力開展。建議減少人員身份、編制的制約影響,通過開設工作代理、合同用人、租借等方式加大人事管理的靈活程度,從而達到創新管理的目的。
第二,完善項目核算機制。各工作項目的賬目核算應分化區別,保證部門項目信息資料的真實度,加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成本意識,加速群眾文化產業發展,確保綜合服務整體到位。通過構建不同級別的成本核算機制,調動項目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為工作站減輕了管理壓力。
第三,加強福利待遇,創新薪酬制度。結合各地區群眾文化工作站的實際情況,彌補福利待遇不足、實現有效資源分配,是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如固定工資評優制、非固定工資制、責任制以及包干制等等,激發干部員工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力爭群眾文化工作的全面創收。
3 遵循文化、經濟規律
群眾文化工作是以群眾為基礎開展的活動項目,經濟、環境、人民是開展工作前必須考量的現實因素,也就是文化規律,如果違逆客觀因素,群眾文化工作脫離實際主體,其開展意義將不復存在。所以,群眾文化工作必須堅持遵循客觀文化規律,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手段,避免流于形式,切實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命力、創造力。文化與經濟互相依托,群眾文化應該與經濟建設加強實質聯系,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告別空洞的說教,真真正正的落到實處,想民眾之所想,解民眾之所需。群眾文化建設中,參與是手段,也是最終目的,不僅要求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各區域工作站也要拋棄舊有觀念,積極開拓資源渠道,實現社會文化的整體性建設。經濟和文化互相影響、制約,又互相促進、發展,如果沒有經濟做保障,群眾文化活動也只能是浮華于眾,所以說文化是經濟的動力,經濟是文化的基礎,二者的有效融合將進一步確保群眾文化工作健康開辦。
4 宏揚民間藝術,彰顯文化精髓
民間藝術是一種待挖掘的文化寶藏,加強對民間藝術的推廣、使用,有助于群眾文化工作的全面性建設。民間藝術的地域性、風俗性、健康性,將群眾文化活動變得更加多元化、多樣化,體現了群眾文化建設以人民群眾為落腳點的中心思想,最為重要的就是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受眾率將更為可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藝術種類豐富多彩,如皮影戲、醒獅、常山戰鼓、剪紙畫、陶泥塑制等等,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均受列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我們要看到民間藝術與群眾文化的態勢不同,民間藝術說到底仍然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一定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最根本愿望,我認為民間藝術在群眾活動中的運用原則,既要緊抓人民群眾這一主體,同時又不能失去藝術文明原有的特性價值,無論是皮影、舞獅亦或是剪紙藝術,都應該與現代元素緊密融合,使之符合新時代要求。石家莊市在2016年8月份開辦了“歡樂傾城”的主題文化活動,如歌曲演唱、小品相聲、藝術舞蹈、美術攝影等活動形式,使得人民群眾熱情高漲,民間藝術家、業余愛好者將個人藝術作品公布于眾,展示了當地的文化特色。
5 加強物質保障
群眾文化活動的高效開辦離不開物質保障,往往因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各異,導致文化設施相對匱乏,鄉鎮、農村地區更是如此。我認為文化設施不一定要翻倒重建,可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張,既能保證效率、又能減少投入,確保群眾文化工作常態化建設。像體育館、操場等允許公開的設施,可采取招商擴建的運營策略,實現經營聯合制,從而達到擴展資金來源的目的。
此外,文化部應切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交流,提升協作能力共同參與群眾文化建設,有關人員須不斷完善思想意識,實現群眾文化的高效增收。
6 結束語
綜上,文章分別從幾大塊論述了新時期下群眾文化工作應如何發展、創新。
新時期的到來對群眾文化工作有了更高的標準與需求,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一定要不遺余力地找出現存問題,提升全面素質,具備責任意識,確保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王燁.淺談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5(8):16-16.
[2]珠蘭.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5(2).
[3]王康友.構建和諧社會賦予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內涵[J].大觀,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