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昌金,馬寶娟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新媒體是指依托于新的技術而出現的媒體形態,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之為“第五媒體”。 正是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各種信息充斥在大學生的周圍,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大學生的認知和交往的能力。自我認同是指個體在與外界的交往中形成了一種對自我的一種認知并以此形成穩定的狀態,能與自我、他人、社會和諧相處的生活狀態。
新媒體以其多樣化的特點,在大學生中有著巨大的生存空間。 以微博為例,微博用戶在2016年呈顯著增加狀態,行業覆蓋面不斷擴大,在媒體娛樂的各個方面有著絕對的影響力。2016年微博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博活躍人數已經達到了2億9700萬,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34%。微博的主要用戶群偏向于年輕白領群體,30歲以下的年輕人比例占微博的主要用戶的80%以上,而18-30歲的用戶比例接近70%。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受眾群體以在校大學生為主。網絡的高度自由,快速的搜索功能,快捷的交流平臺等優勢吸引著大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將會導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出現一系列問題。
在戈夫曼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每個人都在扮演自己,是不真實的,而是在別人面前偽裝自己,故意演戲,形成一種戴著面具的社會生活。如果網絡是個無所限制的表達平臺,大學生就會扮演自己現實中無法扮演的角色,從而滿足自我。為了符合受眾的審美,美圖秀秀、B612等修圖軟件應時而生??此圃瓌摰木恃哉?、標新立異的文章等等,都在展示著大學生在現實中不敢表達的虛擬自我。正是由于新媒體的高度自由,只需要簡單的賬號登錄就可以進行角色的扮演與表達,可以輕松擺脫現實中的諸如年齡、性別、學歷等方面的限制,也不用拘泥于傳統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舊有形象。即使在現實中內向羞于表達的人,在網絡中也可以輕輕松松地扮演大膽開朗的人。
與真實的社會生活不同,大學生在網絡里面對的是虛擬的世界。為人的成長和社會化過程中的交流與溝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直接溝通變化也會導致人格的諸多方面相應的變化。不知不覺,大學生們的業余時間已經被安裝在各種移動終端上的自媒體軟件所占據:無論是吃飯還是乘坐交通工具,年輕人都習慣于從手機軟件中獲取自我更新。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的在網絡面前的自控性的缺乏。
在自我傳播領域,大學生容易陷入網絡,陷入身份迷失的身份困境,這實際上是大學生主體意識缺失的表現。網絡的主觀性要求學生在面對網絡的使用時要有獨立性,要掌握自己,掌握信息,而不是網絡的控制。大學生只有樹立網絡主體觀念,正確了解和評價自我,最大限度地接受自己受用的東西,來充實完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流,被網絡牽著走。
商品經濟背景下新媒體的發展更注重于帶來的時效性。新媒體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人們的注意力。著名學者托馬斯·達文波特在2001年出版的《注意力經濟》中指出,當今時代最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在海量的信息中,只有最刺激的內容才會被大量點擊,因此,一些商業網站為了提高績點,制作“吸睛”擦邊球。
首先,自我傳播方式的缺陷導致了主體間交往的誤解。自我媒介社會交往是一種以符號互動的方式進行的交往。它是一種遠距離的平面通信方式。一方面,它缺乏社會現實中特定的身份和場景限制,另一方面缺乏對“他者”行為、面部表情和情緒在面對面交際中的理解,代替的是主觀的代入。這種溝通方式過于美好化,有些大學生很容易滿足虛擬社會的互動。 他們開始逃避現實,擺脫現實的社會環境。大學生自我認同很容易陷入危機。
從兩個方面來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意識:一方面加強大學生責任意識的網絡,在今天看來,自媒體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的概念,它創造了一個自由度高,人氣旺盛,大量信息的活動空間。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存在,需要大學生對自我要求的高度責任感,從而可以避免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要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可以明辨是非。
價值取向是大學生自我認同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指出了大學生前進的方向,提供了自我認知的標準,幫助學生理解自我意識。在新媒體的背景下,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即幫助大學生在網絡信息中可以找到一個“確定性”。黨的十八大報告公布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媒體平臺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充分利用自媒體方便快捷、傳播范圍廣、對大學生影響力強的特點。
學生在使用自我傳播媒介的平臺上,由于缺乏理性和追求自我價值意識而沉迷于浮華的虛擬世界,其原因是傳播媒介主體在素質領域需要改進。提高大學生自媒體交往理性,首先應該尊重公共精神,包括大學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態度、基本的社會價值觀和行為識別和維護; 其次,大學生應該努力保持理性狀態。大學生應有理性的態度,在新媒體背景下形成良性的互動與交流。最后,在自我傳播中,大學生應有明確的價值目標。自我媒介為大學生自我認同提供了平臺,如果一個大學生不能實現充分利用新媒體,而是把自己變成媒體的寄生產品,無疑是創造了一場技術創新的悲劇。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面對自我認同危機和新媒體弊端。我們要從大學生自身和社會兩方面著手。從大學生角度,首要任務便是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從社會角度來講,要依托新媒體傳播主流文化,積極為大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他們步入社會起到鋪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