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睿,周習文,鄭亦璟
(公安消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昆明 650208)
工作壓力是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一個新概念,社會學者、管理學學者,醫學心理學學者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始研究這個重要的課題。我國學者在21世紀初也開展了一些工作壓力的研究,比如徐長江[1]、李中海和廖建橋[2]與徐小東[3]的研究,將工作壓力定義為是個體與工作壓力源之間的一種身心反映,并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隨后,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李虹教授[3]編制了《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目前該量表已成為測量教師工作壓力的有效工具。
我國關于工作壓力這一領域的研究相對較晚,尚未有可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育已提升到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對高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心理壓力。軍校是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發展軍事科學技術的基地,是軍隊建設服務的基礎,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校教師即有教師的屬性,也有軍人的屬性,軍人的職業要求軍校教師具備軍人的團結性、服從性、紀律性等優良品質,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應具備學術性、獨立性自由性,并以學術服務于社會與部隊。因此,軍校教師承受著雙重的心理壓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軍人職業要求和職業素養與教師的職業要求與職業素養不盡相同,甚至相互抵觸,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不僅使軍校教師工作效率下降,而且直接損害軍校教師的身心健康。然而,目前對于軍校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極少,僅有李莉[4]所做的軍校教師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探究軍校教師工作壓力狀況與特點,為下一步軍校教師身心健康狀況做評估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選取公安消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144名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44份,收回有效問卷141份。所采用的調查工具為清華大學心理系李虹教授編制的《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
《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5]主要用于測量高校教師工作壓力的種類和程度,量表包括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工作負荷壓力和工作樂趣壓力五個維度。
測試結束后,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進行了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對141名教師的工作壓力做了描述性統計,其壓力強度依次為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工作樂趣壓力、工作負荷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軍校教師工作壓力狀況
軍校教師在《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上總分、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和工作樂趣壓力極其顯著高于地方高校教師,人際關系壓力和工作負荷壓力極其顯著低于地方高校教師。見表2。

表2 軍校教師與常模[6]在各因子上的比較
注:*表示P<0.05;**表示P<0.005 下同; ***表示P<0.001
男性教師在工作保障壓力和教學保障壓力兩項因子分上顯著低于女性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人際關系壓力因子上,男性教師得分高于女性教師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在其他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從統計結果上看,未婚教師在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工作樂趣壓力和總分上顯著高于已婚教師,具有顯著性差異性。其他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3 男、女軍校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因子間比較

表4 已婚教師與未婚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因子間比較
研究以十年作為一個年齡階段的劃分,將軍校教師劃歸為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軍校教師在《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得分經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軍校教師在工作壓力量表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年齡階段的軍校教師在工作壓力量表上各因子之間的比較
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20歲至30歲年齡段和31歲到40歲年齡段在工作保障壓力(P=0. 000<0.05)、教學保障壓力(P=0. 010<0.05)、人際關系壓力(P=0. 00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01<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20歲至30歲年齡段和41歲到50歲年齡段在教學保障壓力(P=0. 01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11<0.05)、工作樂趣壓力(P=0. 000<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31歲至40歲年齡段和41歲到50歲年齡段在教學保障壓力(P=0. 000<0.05)、教學保障壓力(P=0. 000<0.05)、人際關系壓力(P=0. 00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00<0.05)、工作樂趣壓力(P=0. 000<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
目前軍校的職稱劃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對這三個教師群體經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職稱的軍校教師在工作壓力量表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職稱的軍校教師在工作壓力量表上各因子之間的比較
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初級職稱的教師和中級職稱的教師在教學保障壓力(P=0. 00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00<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初級職稱的教師和高級職稱的教師在教學保障壓力(P=0. 00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00<0.05)、工作樂趣壓力(P=0. 000<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中級職稱的教師和高級職稱的教師在教學保障壓力(P=0. 000<0.05)、工作負荷壓力(P=0. 000<0.05)、工作樂趣壓力(P=0. 000<0.05)和總分(P=0. 000<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性。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軍校教師在《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上總分、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和工作樂趣壓力極其顯著高于地方高校教師,人際關系壓力和工作負荷壓力極其顯著低于地方高校教師。從壓力類型上依次為: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工作樂趣壓力、工作負荷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研究結果表明,軍校教師的工作壓力主要表現在工作能力欠缺、工作不被尊重和認可、遇到職業瓶頸缺少提升機會、知識危機感、與學生關系和身心健康這幾個方面。《大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中工作保障壓力和教學保障壓力與工作樂趣壓力具有較高的相關度,因此,當工作保障壓力和教學保障壓力增加時時,工作樂趣壓力上的壓力感也會隨之增加。
研究還表明,軍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在性別、婚姻、年齡和職稱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中,在不同性別軍校教師的壓力比較研究中,發現男性教師在工作保障壓力和教學保障壓力所感知的壓力比女性教師大,在人際關系壓力中所感知到的壓力較女性教師要小。
在已婚教師與未婚教師的壓力比較研究中,發現未婚教師在教學保障壓力、工作樂趣壓力和總分上顯著高于已婚教師,這也間接說明了年輕教師的壓力感高。從量表的因子分析來看,教學保障壓力因子主要包括學生難管理,培訓機會少,不喜歡學校工作,與學生關系和知識危機感這五個方面。工作樂趣壓力主要包括工作沒有樂趣,工作千篇一律,睡眠不足和每天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四個方面。
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壓力比較研究中,表現為31-40歲階段組的壓力感高于20-30歲階段組和41-50歲階段組,呈現出一個偏正態分布的趨勢。31-40歲是教師團隊的中堅力量,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這是造成壓力感較大的一個主要原因。20-30歲階段組的壓力高于41-50歲階段組,略低于31-40歲階段組。
不同職稱教師的壓力表現形式基本與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壓力表現形式一致,不同職稱的教師的工作壓力表現為中職組的壓力感高于初職組和高職組,初職組高于高職組,也呈現出偏正態分布的趨勢。
總體上來評價軍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軍校教師的工作壓力主要集中在工作保障壓力、教學保障壓力和工作樂趣壓力三個方面。與其他高校教師相比,軍校教師的壓力顯著偏高,在性別、婚姻、年齡和職稱等變量上,軍校教師的壓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3.2.1 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
軍校教師普遍存在的兩個壓力是工作保障壓力和教學保障壓力,認為自己不適合也不喜歡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崗位上難以獲得認可及尊重,對自己未來的教學工作的發展沒有信心,缺乏培訓與提升的機會和空間,難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建議軍校應提前為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教師提高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否則,軍校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將逐步壓縮,甚至被社會淘汰。第一,為年輕教師做好崗前培訓,以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師職業的自豪感;第二,鼓勵中青年教師參與各種在職學習或進修;第三,在激勵措施上應多層次給予獎勵,構建一套健全的獎勵機制是促進教師積極投身于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第四,相對其他職業而言,教師具有學術性、獨立性和自由性的特點,在不違背部隊軍事化管理的前提下,應按照教師的職業特點來進行管理。
3.2.2 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
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師管理制度是現代學校制度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高校對教師管理制度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實踐,但其改革的核心始終是圍繞教師是組織員工而進行,而不是將教師作為學術人來管理。根據國外高校教師管理經驗來看,將大學教師作為學術人來進行管理是實現教育強國的一項重要舉措[7]。但就對軍校教師的管理而言,軍校教師更加依附于軍校,教學管理與科研管理被視為部隊計劃體制的一部分,這樣管理容易帶來的職務終身化、工作待遇平均化和管理行政化三個方面的問題,也容易造成軍校教師樂于吃大鍋飯,干多干少無所謂,年輕教師工作積極性低,提拔和晉升的機會少等問題。因此,改善軍校管理,遵從教育規律,將軍校教師作為學術人模式進行培養,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一方面實行制度管人的“依法管理”,這對未來軍校的人才培養和部隊的發展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3.2.3 完善軍校教師的社會支持體系
社會支持系統對軍校教師在應對壓力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社會支持有情感支持、尊重支持、實物支持、信息知識支持和網絡系統支持五個基本類型。無論哪一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進軍校教師在職業上的成長,也能幫助軍校教師有效應對工作上的壓力。
適度提高軍校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待遇,一名合格的軍人首先表現為政治合格,但一名政治合格的軍人并不一定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軍校教師的政治地位低于其他軍種和職業。政治地位的高低,對社會的影響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軍校教師對社會的貢獻度并不高,而社會輿論也一直鼓勵軍校教師應該具備大局意識和犧牲精神,忽視了他們應有的物質待遇和精神需求。因此,全軍乃至全社會應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軍校教師的風氣,對青年教師注重業務和能力上的培養,對中青年教師注重發展性輔導,以滿足實現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為主,防止進入到職業瓶頸,出現職業倦怠。同時,還應增加軍校教師課時費,適度提高教學和科研的獎勵力度,樹立教育團隊典型等方面來促進教師的認同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