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宇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沈陽 100122)
為充分對接職業教育供給側與交通建設需求側,2013年10月,交通運輸部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在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推行“雙證書”制度的實施意見》(交科技發〔2013〕606號),計劃在全國交通運輸類職業院校的路橋工程類專業開展畢業生“雙證書”試點,同時也提出課程標準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建設和教學管理改革等若干任務。[1]
經過申請和遴選流程,全國交通運輸教學指導委員會批準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開展“雙證書”試點專業,該專業的畢業學生將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公路養護工證書。[2]在此背景下,原有《公路養護與管理》課程無法滿足相關要求,急需對照《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進行重構,并在教學方法、實踐體系、考核方式、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全面提高學生公路養護管理知識能力與技能水平。
《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為依據,客觀反映現階段公路養護工職業的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對職業影響,明確規定了公路養護工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水平,包括“公路路線一般知識”“工程放樣的方法與要求”“班組生產與管理知識”等38項職業基本要求。公路養護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五個資格等級,不同資格等級對應著不同的技能要求。初級、中級和高級側重日常養護,以職業功能“路基養護”的第三項工作內容“排水設施養護”為例,初級工要能夠對損壞的排水設施進行簡單加固,中級工要能夠對滲溝等地下排水設施進行清理和維護,而高級工要能夠對淤塞的盲溝翻修重建,技能應用水平與要求逐漸提升。技師和高級技師在此技能基礎上增加了部分技術管理內容,如技師要能夠提出視距不良路段的改善意見,高級技師要能夠通過計算機處理公路路況檢查數據等,技術應用水平與要求逐漸提升。[3]
對照《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所體現出的職業能力,分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工程放樣的方法與要求”“公路路線一般知識”“瀝青的技術性質、技術要求及其檢驗和應用”等內容已經通過其他相關課程進行教學。“預防和治理風雪流對道路損害技術”“公路養護作業安全操作規程”等內容在原有課程中未開展教學或教學深度不足,急需通過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內容改革進行完善補充。
通過以上分析,使職業能力與課程培養能力充分對接,形成公路養護工職業能力與課程培養能力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4]

表1 職業能力與課程培養能力對接關系表
針對上述職業能力分析,獲得公路養護工職業能力與課程培養能力對接關系,為充分彌補教學深度不足、知識點技能點欠缺的問題,對原有的《公路養護與管理》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原《公路養護與管理》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24學時,屬于考察課。按照新的設計,《公路養護與管理》分為《公路養護技術》與《公路養護管理》兩門子課程,《公路養護技術》子課程屬于考試課,計劃學時為36學時,安排在第五學期開展教學;《公路養護管理》子課程屬于考察課,計劃學時為24學時,安排在第六學期開展教學。《公路養護技術》子課程側重養護技術方面,包括路基養護、路面養護和橋涵養護等主要內容,對應《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中的“路肩、邊坡、排水設施養護”“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等22項知識點與技能點。《公路養護管理》子課程側重養護管理方面,包括生產管理、計劃管理和技術管理等主要內容,對應《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中的“路面養護作業安全控制區設置”“公路養護現場管理”等10項知識點與技能點。
兩門子課程形成了符合公路養護工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以《公路養護技術》子課程的課程體系為例,如表2所示。
在課程體系重構的基礎上,兩門子課程形成了符合公路養護工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的教學單元設計,以《公路養護技術》子課程的“學習領域四:橋梁養護技術”的教學單元設計為例,如表3所示。

表2 《公路養護技術》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表

表3 《公路養護技術》學習領域四:橋梁養護技術教學單元設計表
針對上述兩門子課程,對照《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提出的培訓教師、培訓場地設備、鑒定要求等內容,課程標準在任課教師的雙師素質、配備理實一體教室、實驗實訓條件、校外實踐場所等教學資源與教學條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本課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教師成為“導演”,學生成為“演員”。針對公路養護實際情況提出“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學生自愿形成項目小組,從養護路段的病害調查分析到養護對策的研討,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養護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全方位模擬公路養護工程的前期技術準備過程。
按照教學標準,購置了切縫機、清縫機、灌縫機等公路養護專用設備,補充了橫向力系數測定儀、落錘式彎沉儀等檢測儀器設備,并制定了模塊化、清單化的標準實訓技術文件,組織學生到公路施工企業和公路養護企業進行頂崗實訓。
考核內容完全覆蓋《公路養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6-23-09-02)有關公路養護高級工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同時適當加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按照1:10題量建設課程標準化試題庫,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考分離”。
依托道橋系承擔的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制作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典型案例等教學資源327項,同時制作22個典型公路養護微課程。依托學校“交專教學云平臺”建設,開通并運行《公路養護技術》和《公路養護管理》兩門子課程的MOOC在線學習網站,實現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在線學習,也為學生終身教育奠定了基礎。
“雙證書”制度對《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課程教學提出新的挑戰,通過建立職業能力與課程培養能力之間的對接關系,重構課程體系、修訂課程標準、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實訓效果、完善考核標準、開發數字資源,使《公路養護與管理》課程充分滿足國家職業標準相關的知識能力和技能水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