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天全縣始陽中學)
在當今的初中階段學習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相較于其他理論課程的教學更加抽象,強調邏輯性。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激發其創造性。初中數學的知識相對會復雜些,也更加抽象,教師在進行課時安排的同時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思考。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多思考并嘗試自主地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多分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最后,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交到學生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所謂創新思維能力,就是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通過思維活動對意識進行創造與創新,使學習不再一味地墨守成規,能夠追求新奇的想法,其表現為可以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創新思維并非是人們天生就具有的,它需要人們不斷思考、聯想后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思維相對來說比較活躍,但也要通過長時間的知識積累與思考,不斷探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多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發散思維,最終形成創造性思維。
1.增強學生數學興趣
教師進行教學最重要的場所是課堂,它也是師生進行交流,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場地。因此,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們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習的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趣味性,使學習不再枯燥,有吸引力。另外,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也可以添加一些課程互動的環節或者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給學生一些發表看法與討論的時間,將課堂交到學生的手中,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現問題。總之,良好的學習風氣有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數學知識的內涵,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2.創設生動課堂情境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營造一個利于學生學習與思考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自主地對知識進行探索,主動分析問題。另外,教師要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與機會。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隨意出一個題目,先讓學生們利用三角板等工具測量三角形邊的長度,接下來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與思考。最后,教師再依據學生們的思考結果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引出勾股定理的概念,并讓學生們進行練習。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思考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能力。
3.改進課后評價辦法
教師要不斷改進課后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當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很顯然,過去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標準的評價方法已經不適用于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因此,我們要對評價方法進行創新與變革,要更加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評價學生時要弱化分數的比重,著重看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實踐能力,使評價手段更加科學與靈活。
4.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習慣
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要讓學生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因此,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多問為什么。只有學生愛思考、多分析才能多發現問題,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不斷發散思維,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使數學的學習更加充滿趣味性、活躍性與思考性。可以通過創設問題,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真正理解數學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最終使其成為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