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漢雙語教育學院)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擇機而動,順勢以致遠;擇路而行,順暢以致遠。只要順著學生興趣教學,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學效果勢必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因為乏味而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你的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面對現代教育仍然受到宗教思想、教學資源及應試教育等現狀約束和影響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農牧區青少年,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就變的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就本人從事多年藏漢雙語物理教學經驗及農牧區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好問、富于幻想,但是這種積極性往往比較短暫,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最后導致物理教學的失敗。如何在因材施教的同時,激發并持續穩固藏漢雙語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的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雙語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自然很多,而從中學藏漢雙語物理教學這一特殊視角來看,雙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教材的內容設置無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中學物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中包括教學手段、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水準綜合表現出來的美的教學魅力更是青少年學生產生崇拜心理的基礎。”在農牧區藏漢雙語物理教學中,正是雙語物理教師這種綜合的教學魅力吸引著學生的注意,使其在連續的興趣中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最終為順利完成中學物理教學任務提供有力的保證。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
作為新課程標準下的基層農牧區藏漢雙語教師,在雙語物理教學中應強化實驗教學中的趣味性,結合農牧區青少年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動好問的心里特征,通過改編和增加一系列貼近農牧區實際生活的趣味性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動力,進而獲得突出的教學效果。在我教學實習時有一個實例:有一位來自牧區的學生,性格孤僻,平時很少說話,但在教學時被我平時課堂上“擦出的星光”(羊毛和橡膠棒摩擦后在暗室中放電)、“永動的小車”“多彩陽光”(三棱鏡折射陽光成彩色條紋)等小實驗深深地吸引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的教學中主動參與并大量操作,在短短幾個月里面就獲得了很多基本的物理知識和學習技巧,在期末考試中物理成績也從各科成績中脫穎而出。再如,在我們現用的教材中有很多小實驗、小制作等活動,這些活動都貼近生活,所需材料容易找到,學生通過從準備實驗材料到實際操作這一過程,不僅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達到過目難忘的效果,還能夠在體驗“小小的成就感”的同時大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此外“CAI”在雙語物理教學中應用后,使抽象的物理理論變得形象直觀,微觀、靜態、不可操作化為客觀、動態、可操作,本來“好奇、好動、富裕幻想”的農牧區學生來說,既可以迎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投其所好,又可以使教學難點得以化解,這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大家都深有體會。
2.雙語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藏漢雙語物理教師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有一次在M藏族中學進行觀摩教學時發現一位雙語物理老教師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反映他上課感到很“有勁”,他上課的班級物理成績也從其它各科成績中脫穎而出;據了解,這位物理老師平時喜歡模仿影視人物、聽相聲小品,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普通話和藏語交替使用,盡管這不是很規范,可趣味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還有在我中學時有個物理老師,他平時喜歡看小說雜志,記憶方式也比較特殊,他在講解液體壓強公式P=hgp時讓學生記憶“愛吃雞肉”、浮力公式f=vpg記成“喂肉雞”,還有1馬力=735W說成時“氣撒吾也”(三國演義中人物語言,氣死我的意思)。這些奇特的教學方式至今讓我記憶猶新。蘇聯教育學家米·期洛特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課堂講解中運用幽默,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講解的內容變得有趣,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融洽師生間的關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還可以巧妙地處理偶發事件,使教學轉入正規”。雙語教師要想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首先要在自身的專業素質和修養上下“狠心”。語言表達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在雙語教學中如果一個老師語言表達十分幽默,教學的趣味性自然就不會少。“凡是幽默風趣的人大都是博學的人,要增加自己的幽默感,就得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人都喜歡和有趣的人交往,學生也同樣喜歡有趣的教師,而學識淵博的教師通常會更加幽默風趣。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可以結合自己語言表達、邏輯嚴密、思維敏捷等特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雙語物理教學中來,自然就會給整個課堂帶來一定的樂趣。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中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很感興趣,當他們看到投影儀中小汽車的運動或飛翔的鳥兒時有的不禁失聲叫好,課堂秩序和氣氛也相當好,很多學生表現出平時少有的主動。直到下課才覺的課堂時間過的很快,而且課后記憶深刻。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青少年非常“迷戀”電子游戲(如FTG、MUD等),為此他們可以廢寢忘食。究其原因,此類游戲的軟件設計制作非常“貼合”青少年心理特點,具有青少年所喜愛的趣味性。正因為如此,小學英語點讀機等軟件設置宛如游戲般的語言學習軟件深得很多孩子的喜歡。這說明在教學中,使用教育輔助軟件的趣味性同樣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民族教育的一部分,藏漢雙語物理教學面對農牧區社會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怎樣選擇適合雙語學生發展的物理教材內容并有效的組織編排出來,是每個民族教育者慎重考慮的問題。現行中學物理教材是按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寫的,它倡導探究式的學習,科學與實際、科學與社會的聯系,比較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任何事物都需要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對于農牧區雙語物理教材來說更應該如此。如何讓農牧區中學物理教材貼切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具有科學可行、生動有趣性,讓物理教材成為農牧區學生愛不忍釋的通俗科學讀本,使物理教學事半功倍,我認為現行農牧區中學雙語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點。
1.插圖卡通化
卡通是青少年十分喜愛的圖畫表達形式,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們終身難忘,而國產卡通《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更讓少年兒童們出神入化,現行的《貓和老鼠》中很多情景妙趣橫生過目不忘,再如深受農牧區少年兒童喜愛的《藏獒多吉》《小卓瑪》等更是令農牧區青少年愛不釋手、百看不厭。在雙語物理教材中除了國家規定內容外,能否創設和引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有趣卡通插圖,使得雙語學生從第一感官上就能對物理內容產生高度興趣并一目了然的領會插圖的意圖,使物理教材成為他們樂學、好學和收獲的田園,何樂而不為呢?
2.實驗游戲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者趣也”。寓教于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游戲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的開始。現行中學物理教材按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增加了許多學生實驗與探究小實驗,致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我個人認為,可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制作等。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過,效果良好,如講光的散色時,我將棱鏡裝在一個小紙盒中然后兩面穿兩個對稱的小孔,讓白光從小孔中散射。再如,研究凸透鏡焦距時我用放大鏡做了一個簡易的投影儀,在紙盒上穿了和放大鏡差不多大小的孔,然后將放大鏡粘在孔上,手機放在紙盒內放大鏡2倍和1倍焦距中間合適位置倒置,合上紙盒在暗室的墻面就可以觀察到手機里剛剛照的同學們的照片或視屏。這樣使學生對這些小紙盒產生好奇,而有了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3.物理歷史故事化
作為自然科學的物理學,其理論知識具有客觀嚴謹性,但是表達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藏漢雙語中學物理教學的對象是來自廣大農牧區的中學生,他們不僅有農牧區青少年具有的活潑天真,更有鮮明的青少年兒童特點,他們入門的動力往往就是從感興趣開始。因此,在保證教材科學可行的基礎上,穿插一些物理人物、歷史中的趣聞趣事,再與前面說的多樣化的卡通插圖有機融合,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阿基米德驗證黃金王冠、二戰飛行員隨手抓子彈等故事。如此豐富的中學物理,不就正是青少年的“連環畫”嗎?
總之,只有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有了,也才能學好物理。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中學雙語物理教學更是如此,因此我們在雙語物理教學中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注重個性發展的同時充分激發農牧區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和興趣,使自己成為中學生真正的“充電寶”,使物理課堂成為他們探究科學知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