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偉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第一中學)
校長為一所學校的組織者、引領者及管理者,現代化治理與校長治校方略、教育思想等密切相關。但如何使學生不但能夠享受優質硬件資源,而且能夠享受良好教育資源;如何使教育從外在扶持型轉變至自主發展型;如何使教育從注重外在轉變成培養內在要素,以促進素質教育發展,進而全面提高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以上問題均為校長需加以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質量始終為學生發展與生存生命線,任何學校校長均需具備質量意識,并確立以質量為生命這一辦學理念。質量是與學校功能相互適應的概念,其包含學術水平、教學質量等各方面。校長需要樹立新型質量觀與價值觀,將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及發展之基,并始終堅持“一切以教學為主”的辦學理念,將教師作為主體,將學生作為根本,將市場作為主導,以促使學校辦學質量得以顯著提升。目前,大部分學校校長于治校方略方面均存在缺乏個性,且模式相同這一致命弱點,部分學校甚至照搬照抄。于高等教育多樣化、大眾化背景下,校長切勿抄襲他人辦學模式與辦學理念,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創建特色辦學發展道路,重點突出自我辦校特色,并于校園文化、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培育辦學特色。
學校管理制度對師生起到激勵、約束作用,對其日常行為予以規范,可使得學校正常運行,且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規范、健全校園管理制度將引領師生工作、學習共同方向,使學校得以更好的發展。梳理完善制度,并聽取教師的意見,可促使制度的導向性得以提高;校長帶頭落實,確保制度正常執行,進而為學校管理提供基礎保障;人本管理,對教師生活給予足夠的關心,并重用優良的教師人才,可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具體方略如下:
(1)完善的制度得以有效執行,方可產生積極的效果;學校領導需以身作則,校長應自行帶頭遵守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形成有力的領導管理核心,從而引導全校教師主動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2)補充完善學校制度是對學校發展中的重點工作方向及目標做出準確導向,以形成良好激勵作用;對建設教師隊伍的帶頭人、培養青年教師及骨干教師評選等制定相應的合理制度。
(3)管理本質在于先理后管,學校在落實管理制度時,需高度重視發現、培養及選拔高價值人才,提高全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并重視每位教師個人優勢的發揮,必要時可給予一定壓力,對其提出更高要求。
1.建設教師隊伍
于學校核心發展中,教師為最終決定性要素,若想組建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并使教師向專家型、學者型發展,則需建立教師可持續發展機制。教師需善于為學生營造挑戰性較強的學習情境,使其于自我超越及自我發現中激發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同時可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因此,學校需注重建設教師發展的共同體,通過成立教師聯合會,開展培養教師計劃,且組織教師參與專項技能培訓,以開拓教師視野,更新其教育教學的理念,并開始從職業規劃、理想信念、綜合素養等各方面促使教師職業綜合素養得以顯著提高。
2.建設教育信息化
隨著當代教育的深化改革,素質教育發展要求需發揮新的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于教育建設中的作用,以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所以,教育部分與各學校需高度關注教育信息化,將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切實落實到學校發展規劃中,并樹立現代化教學理念,進而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盡早實現。通過建設教育信息化,能夠實現遠程網絡教育,使得受教育者隨時學習,將傳統教育于空間、時間上的限制打破,使得學校教育體系改變,以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第一方面,建設教育信息化的環境,包含所需的網絡中心、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等,從而為教育實施信息化創造良好環境;第二方面,建設教育的信息化資源,主要包含網絡課程、電子文獻、多媒體課件等,從而為學生于信息化條件下學習提供有力支持;第三方面,建設教育的信息化組織,包含管理隊伍、技術隊伍及教師隊伍建設,確保信息化的教育得以順利開展。
3.善于思考,努力創新
作為肩負教育改革重任的校長需多花時間學習,以積淀豐富內涵與文化底蘊。通過查找學校的辦學不足之處,以及與他校的差距,以思考、實踐及研究方式探討出治校方略。為拓展本校辦學視野,校長可主動與各省市的優質學校建立互動關系,并帶領學校領導與骨干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培訓與學習。通過展開與各名校校長及教師開展學術研討會,以廣泛吸取各優質學校辦學經驗,以打破自身管理瓶頸,重新認知、定義教育發展,促使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升。
1.創新課程設置
學校除開設國家目前現有新課程,同時需增設心理活動及校本課程。伴隨著新課改進一步推進,可通過增設心理活動類課程,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提升其心理素質,減輕學生學習方面的心理壓力,讓學生于健康、良好的學校氛圍中逐步成長,從而全面實現學校教育特色化。此外,設置課程的總目標主要為:學生之間懂得相互交流、學習,校內至少設置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均較強的課程,確保學生具備堅強品質及現代精神,從而全面掌握課程基本學習技能。
2.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
學校應由學生自我掌握發展、求職主動權,且始終堅持正確的師生觀,主動與學生予以溝通交流,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真實想法,于調動其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提升課堂的教學整體水平與質量。所以,校長應該對學校教學模式予以不斷創新及改革,不僅需對學生予以管理,而且需對教育工作者予以監督,進而促進學校得以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教育在于求真、奉獻、創新及質量,科學謀劃治校方略,始終堅持以情治校、以才治校、以德治校、以法治校,激發全體教師智慧與積極性,并發揚團結合作的優質精神,以有效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從而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此外,教育部門及各學校需對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并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充分發揮高校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作用,進而推進教育現代化與信息化盡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