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茜
歐陽代娜是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對我國語文教育事業(yè)有著卓越的貢獻:一是制定了科學的語文教學標準和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核心,實施“文道統(tǒng)一”的語文教學原則;二是進行了“初中語文能力過關”的語文教育實踐與改革,編寫了相應的語文配套實驗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作為我國語文界的第一代名師,歐陽代娜也專注于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藝術的探索,其“美”“巧”“實”“活”的教學藝術思想給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無不是各種寫作要素和思想情感的完美結合。“文質(zhì)兼美,文道統(tǒng)一”,是語文教材選文的標準,故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有其可深入挖掘的“美”。在閱讀教學中,“美”就是指優(yōu)秀文本的核心價值,閱讀教學就是要切入文本的精華和精髓。何謂核心價值?文本的核心價值,就是一篇文章各個方面中最契合當下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內(nèi)容。其有兩個條件,第一是從文本本身來看是其核心價值內(nèi)容;第二是適合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比如有的文章可以探析其主題之美,有的是思路與結構之美,有的是題材之美,有的是語言之美,還有的是表達手法之美。在閱讀教學當中,對于一篇優(yōu)秀的文本,不可能面面俱到,故探究文本的“美”,其實質(zhì)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的問題,選擇最合宜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所以,“美”,是語文教學藝術的基礎。
所謂“巧”,就是指找到語文能力訓練與知識傳授兩者關系的最佳結合點;閱讀教學中最大信息量的儲存點;課堂思維訓練的最巧的入手處,課文處理的最關鍵的突破口。首先,歐陽老師從語文性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闡釋了語文能力訓練和知識傳授兩者間的關系,即能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熏陶學生的情感。其次,她認為,漢字音、形、義三者相統(tǒng)一的特點,有利于讀者迅速從某些字詞中快速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而這些詞句便是閱讀教學中信息量的儲存點,閱讀教學就是要教抓住這些關鍵之處進行教學。再次,語文閱讀教學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思維能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思維能力訓練的最巧入手點就在于文章思路的點撥。總而言之,“巧”就是要抓住文章的關鍵之處,尤其要“善于抓住題眼,以一字帶動全篇。”
“活”,即語文課堂中要貫徹“啟發(fā)性原則”。在師生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師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互相啟發(fā),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首先,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其要點在于“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此話出自《孟子》,其原指善射者教人射箭時,只做一射箭的姿態(tài)以供人觀摩領會,那在教學之中,便是要引導和點撥學生學,而不能越俎代庖。在課堂教學中,歐陽老師的經(jīng)驗是:“設疑的切口宜小不宜大,求得以小見大之效果”;“提出問題宜少不宜多,求得以少勝多的效果”;“設疑宜簡不宜繁,求得以簡馭繁的效果”;“提問要問文求道,切忌把思想教育架空”。也就是說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核心內(nèi)容,做到一點一點落實教學內(nèi)容。
“實”實語文教學最后的歸宿,其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涵。其一,讓學生親身參與閱讀時間,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內(nèi)容。其二,就是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首先做到從整體入手,到局部精細,再回到整體來總結,在實踐與認識之間不斷反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做到將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完美而巧妙地統(tǒng)一在一起。最后,要講語文能力訓練的四大任務——聽、說、讀、寫——靈活地統(tǒng)一在一堂課的教學之中,使這四種能力訓練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歐陽老師將她這種課堂結構稱之為“立體交叉式”的課堂結構。正如王榮生老師所說,“立體交叉式”其實就是要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指向核心教學內(nèi)容的核心點,在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中連貫地落實教學內(nèi)容。
歐陽代娜老師的教學藝術著眼于課堂教學,致力于探尋一個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當前,語文教育提出應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當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視野看歐陽代娜老師的教學思想,我們?nèi)阅軓闹械玫皆S多啟示。
語文教材選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無論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上都有值得我們好好挖掘的精華。因此,語文教師在備課之時,要細細鉆研文本。其一是挖掘文本本身之內(nèi)涵。文本的價值是多元的,加之每人生活經(jīng)驗之不同,因此讀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只要不偏離文本,這些感受便都可視為文本的價值所在。例如一篇《背影》,不同的人能讀出不同的感受,有人讀出了父子之情,有人讀出了慚愧之意,有人讀出了生死之感。其二,是探究文本之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文能力之價值。王榮生教授將教材選文分為“例文”“用件”“定篇”“樣本”四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選文在語文教學中有其不同的功能,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挖掘文本,確定文本的核心價值,結合學情,確定教學內(nèi)容。
歐陽代娜老師教學藝術中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活。所謂“活”不是散亂無章,而是在課堂中始終圍繞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活躍思維,積極探索。首先,要善于抓住關鍵問題,設置疑問。一個好的問題可以引領一篇文章的學習。如錢夢龍老師教學《愚公移山》時,所問的問題:愚公到底愚不愚?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去細讀文本,討論探究,最后得出自己的見解。其次,在課堂中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預設與生成是課堂中相輔相成的存在,教師在備課時應抓住文章關鍵,設置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但是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拘泥于原有的教學設計,應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變更教學設計,靈活課堂教學,讓課堂在預設中生成。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大核心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能力,歐陽代娜老師其教學藝術也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實。語文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民族語言文字的能力。學語文,用語文不能只關注課堂,因此,語文教育應注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首先,將語文知識學習與語文技能訓練相結合。語文知識是形成語文能力的基礎,語文能力是語文知識的內(nèi)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多實踐、敢實踐。其次,將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應引入生活的活水,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歐陽代娜老師是語文教育界第一代改革家之一,她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中,積累了大量的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其教學思想簡單樸素,始終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雖受時代所限,其教學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關注學習方法的傳授,關注語文教育的個性等。但語文教育萬變不離課堂教學之根本,歐陽老師樸素的課堂教學藝術仍值得我們后輩之人仔細鉆研、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