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驪城學區第二小學)
教育學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如何使小學英語教學從枯燥的語言知識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學習狀態,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所謂興趣,就是人的意識對一定客體(事物或活動)的內在趨向性和內在選擇。凡是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提高學習效率的興趣,稱為學習興趣。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習是獲取人類知識、經驗、文化的手段,一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的終結須臾也離不開學習。如果在學生走出課堂、離開學校時,變得討厭教育、厭惡學習的話,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失敗了。”學習一門新語言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枯燥的教學只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望而卻步。情之所鐘,金石為開,興趣則可以喚起學生廢寢忘食的鉆研勁頭,成為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讓學生肢體放松的游戲,活躍課堂教學,讓學生沉浸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中去學英語;一首輕松、愉快的英語歌曲,同樣能激發、保持、深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次刺激、好玩的英語競賽,也能誘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
布魯姆曾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設更多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語言材料。”合適的情境能讓學生更好地置身課堂中。一味的講授知識會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尤其是對于注意力集中有限的小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創設合適的情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這一課,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小明想從家去動物園,他怎樣才能過去呢?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標有不同交通工具的地圖,讓學生運用學過的交通方式短語來回答。這時,學生看到公交車會想到“by bus”,看到地鐵會想到“by subway”,還有by foot,by bike等不同的方式,在情境中制造問題再把問題拋給學生,就使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變得觸手可及而又充滿生活趣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
現代教學,不能停步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所以作為現代教育者,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教師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有時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有時可讓學生做出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除了用圖片、實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
在英語課堂上,不僅要注重對英語知識的講授,還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新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從而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學生通過參加活動,活躍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文歌唱比賽、朗誦比賽、英語演講、英語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后實踐組織英語墻報、英語晚會、英語游戲及英語研究小組等形式,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活動,可增加學生練習英語技能的機會,使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發揮,進而使學生把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當成一種習慣。
主動學習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小學階段的英語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影響著學生以后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激發和維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設一個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