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學校)
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與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學科。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生字新詞及文本布局謀篇的講解,忽視了蘊含在文本中的德育因素的挖掘,致使語文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只是機械背誦默寫,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當中豐富的德育內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提高學生品德素養為重要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其健康成長與發展。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起步的階段,他的心智還不成熟,鑒別能力較弱,他們常常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誘惑,影響了健康成長。而語文教學可以在學習語言技能的同時,融合大量的人文因素,語文對于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機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能夠辨別是非,明確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以規范約束自身的言行,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日益深化與融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受到西方思潮及不良習慣的影響,物欲橫流的物質社會,拜金主義也在部分人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德育的滲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人生道路上才會不迷失自己,做一個品格高尚、志向高遠的人。
語文學科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語文教材中精選了一些文質兼優的作品,不僅是語言的精品,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文化元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傳授語言文字的技能的同時,進行相關道德教育的滲透,讓語言文字技能的提高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會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語文教學既承擔傳授優秀文化,同時又擔負著培養學生高尚品德的重任。這樣無形中優化了語文課程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經濟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精神文明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后,國家更注重從學生抓起,提升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養。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如果從小學就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那么必然導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學生就不會有社會責任感。所以,培養現代化的人才,應該從德育開始,如果沒有德育對人的規范,那么學生進入社會也不會創造理想的業績,更談不上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教師說教式的灌輸教學模式,學生并不感興趣,所以教師要通過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因素滲透于教學過程。如在學習《長城》一文時,教師創設了小導游介紹長城景觀的情境,讓學生踴躍報名當小導游,向同學們介紹長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長城的圖片、課件,也可以讓小組合作,組成導游小組,上講臺前進行介紹,由一名學生為主,另外的學生做補充介紹。學生可以按課文內容進行介紹,也可以把自己在課外資料了解到的信息進行介紹,臺下的學生可以向“導游”提問,進行互動。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興致很高。這樣,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了解了更多的世界遺產知識,理解了長城是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了情的感染,美的熏陶,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意識與愛國熱情。
小學語文教材中多是文質兼美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德育因素與藝術美感。教師要把德育教育寓于美育教育當中。如學習《巨人的花園》一課,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本文是英語作家本爾德的童話故事,他看到在自己花園玩耍的孩子就不愉快,于是他在花園的周圍筑起了高墻,這樣孩子就不能在園中玩耍了,從此,園里花也不開了,草不長了,聽不到鳥聲了,整個園子十分荒涼。當孩子從墻洞爬進來,園內立即有了生機,當巨人再次把孩子趕出園子時,花園又被冰雪所覆蓋。后來巨人醒悟了,立即把墻拆了,花園又重新成了孩子的樂園,巨人在漂亮的花園里,與孩子一起玩耍,感到心情好了,非常幸福。作者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讓學生體會到快樂需要分享,分享快樂才能使自己快樂,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類似如這樣的童話故事還有《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品讀與欣賞,從而將德育教育融入閱讀教學當中,培養了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教育效果。
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這也符合語文的內涵與生活內涵相等的道理。通過實踐過程,學生才能“化德為行”,通過實踐的熏陶,內化自身的道德素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將德育滲透融于實踐。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加深道德體驗。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日常生活實踐,讓學生自覺接受優秀的文化,提高抵御不良思想觀念與落后文化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如走進社區清理衛生,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在學習了《中彩那天》以后,教師引導學生以“誠信”為主題,進行演講比賽,并且辦一份手抄報。教育學生與身邊的人真誠交往,體驗到真誠守信的重要性,養成真誠交往的良好品質。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社會舉辦的各類攝影展、書畫展等,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環境、誠實守信的品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德育品質,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道德實踐體驗,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