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玲莉 王曉燕
(山東省榮成市第三十二中學)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學科教學,它主要借助課堂教學來完成傳授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盡管一直處于正常發展態勢,可有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走出課堂,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接觸自然環境,增加體驗的樂趣,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非常有利。
美術教學少不了繪畫,特別是想象畫、記憶畫等,它不能要求學生千篇一律,更不能讓學生按部就班在教室里埋頭瞎畫。這樣,學生畫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構圖會雜亂無章,內容沒有主題可言,也失去了畫面該有的活力與色彩。小學生走近大自然,身心都會愉悅。在極強的好奇心下,他們觀察事物的時會有很高的興趣,也會更仔細更認真。客觀情景的感染,喚醒了他們本身固有的、豐富的想象力,他們不僅感受到身邊的美好事物、發現事物的無限奧妙,還能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動力。
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農村好的自然環境資源,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好玩的活動,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體驗。如講第二冊第2課《走近大自然》一課,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操場上觀察,欣賞動植物,同學們興趣盎然,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美化環境的強烈愿望。一會兒同學們就找到了自己要搜集的做畫素材,有的說發現自己葉子上細細的葉脈,真有意思;有的說自己見到了植物莖上白白的絨毛和尖尖的刺;有的說自己見到葉子上平時不注意的細小的斑點和各種美麗的顏色;也有的能搜集到幾種不同形狀的樹葉:扇形(銀杏)、針形(松樹)、圓形(榆樹)的;更有的發現瓢蟲背上的幾個點和它的顏色等等。同學們把自己采摘下來的不同形狀的樹葉及搜集到的幾種小昆蟲、花卉等帶到操場沙地上,結合著沙土進行造型游戲。學生在自我表現的時候,獲得了以往沒有的創作體驗,他們用美術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顯示出創造才能。因此說,走出課堂的實踐體驗活動,延續了小學生美術課堂上學習興趣。
小學生是美術學習的主體。主體的自主發展是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實踐活動來實現的。我根據學生的經驗、愛好、情感、興趣,設計并采用不同方法,讓學生走出課堂。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充分享受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歡樂和經過一番努力而獲得的成功喜悅。
說一說,畫一畫。像二年級下冊第10課《奇妙的腳印》這一課,要求學生根據人的腳印、動物的腳印想象畫出各種形象,二年級兒童很難將動物腳印的特點區分開。因此在繪畫時,我讓小學生們從記憶中搜索各種動物的腳印特征,然后再把腳印特點總結編成順口溜,小學生們饒有興趣地邊說邊畫:小雞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馬走路寫個D,小學生們玩的開心、學的有趣,學生的智力潛能也充分地激發出來,并且還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繪畫”的知識要點。
做一做,演一演。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也最喜歡表現。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組織學生開展手工制作游玩活動。采取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的形式,讓學生相互合作,大膽用各種材料設計制作出多姿多彩的小商品,然后集中所有作品,布置小小超市或貿易市場場景,模擬商品交易過程,引導兒童從商品的形、色、實用性和材料的利用等方面表現自己的構思,逐步樹立學生合作意識及利用身邊材料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品資源利用意識。因此說,走出課堂寓學于玩,有力地激發了學生智力潛能。
繪畫是需要人多種感官和思維參與的藝術活動,對于孩子們來講,學會用眼睛觀察和用腦思考比動手能力更為重要。只有讓他們直接面對自然環境,他們才有可能增強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和大腦,克服概念化形象對他們的束縛積極的去參與學習和探索,畫出自己的感受。愛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小學生是最富于幻想的天體。要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首先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認識到創新可大可小,人人都具有創新潛能,創新就在我們生活當中,只要有信心,想象的翅膀才有動力才能展翅高飛;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積累,多動手動腦,就能成為創新的小主人。
美術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的性格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生理器官功能作用;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創新自信;調動他們參與實踐操作而顯露出來的快樂感和滿足心理;讓他們充分顯露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趣。所以,教師要勇于放手,有目的、有計劃的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要善于捕捉兒童創造思維的閃光點,給學生營造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充分鼓勵、誘發學生展示自己的才智;讓他們積極而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愿望表達出來。
如《泡泡飛呀飛》這一課,我帶著學生們在陽光下、微風中,吹著他們喜歡的泡泡,邊玩邊觀察著泡泡飛動的情景,想象著泡泡以外的景象和情趣。學生們可以玩一會兒,再就地坐下來畫一會;也可以畫一會再去尋找感覺玩一會。我呢?帶著他們玩,欣賞他們的畫與他們聊一聊,有意無意地引導他們還不成型的想法,使之更加完善成熟起來,讓他們更有創造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們走出課堂,不但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畫出美麗富有新意的泡泡圖,還能從畫中真正體會到創作成功的快樂——真的是,陽光中的笑臉和畫一樣的美。因此說,帶著小學生走出課堂,為他們創設發揮自己才智的氛圍,十分有效地適應了學生生理特征,并且事半功倍地掌握和完成了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大自然是最豐富的素材庫,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在屬于他們的天空中他們可以自由地想象、描繪、創造,這種愉快心情能讓學生們的心靈大門悄悄打開,里面的美麗和豐富是我們不能預想的。小學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啟蒙教育,它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說,美術教育課讓小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貼近生活去探究、實踐操作去體驗,符合美術學科的特點要求;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美術教育課,讓小學生走出課堂去實踐體驗,延續了課堂的學習興趣;走出課堂寓學于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智力潛能;走出課堂適應生活,有力地拓展了學生的生理空間,讓學生既體驗了生活,又開拓了視野,是完成整合資源的學習過程。
總之,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去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帶給生活的魅力,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是“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需要。一句話,只有讓小學生走出課堂,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學生的繪畫水平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