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芳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察、思考與認知,因而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另一方面,每個人在學習方面是有個性差異與局限性的,這需要在與他人合作探討中碰撞出思維與智慧的火花,從而提升自我。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因而“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下面以魯迅的雜文《拿來主義》為例,淺談我是如何創設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目的的。
魯迅的文章向來不好理解,其雜文更是晦澀難懂。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課前我適當布置了預習作業,授課的時候將課前學習小組自主探究的問題進行收集。導入新課后,在研讀課文部分,我針對學生質疑較多、較典型的問題適時點撥。從收集的問題來看,學生疑問比較多的是“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這與備課時我對學生問題的預設不謀而合。這個環節,我從學生提出的問題生成課堂,充分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性和課堂學習的針對性。
接下來,我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出現“拿來”或者“拿來主義”的句子,以此解決了“什么是‘拿來主義’”的問題。接著明確了文章從第7段開始正面論述“拿來主義”,結合PPT補充的寫作背景,我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自主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在課本上做圈點批注:“拿來主義”具體拿什么?怎么拿?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這個環節,我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備課時對課文的準確預設,快速把握學生問題的關鍵詞和課文的重點內容,巧妙設置導讀問題,引導學生直奔主題,準確切入課文學習重點。這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更體現教師“用好課文并教會學生快速解讀和把握文本”的新課程理念。
魯迅的雜文固然晦澀難懂,但形象性又是魯迅雜文顯著的藝術特征,它用形象推理的手法析事說理、闡發觀點、批判謬誤,用形象的語言針砭時弊、表達思想、抒發情懷。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雜文具有議論性和形象性的特點,我將“通過比喻論證分析領會‘拿來主義’的內涵”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技法指導后我讓學生做了比喻論證文段的練筆。我牢記著教師是學生閱讀的導師,方法點撥使學生能“舉三反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指導在語文課堂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讀寫結合,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也凸顯方法指導的有效性。
重難點的突破順利展開后,我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不開門見山地提出‘拿來主義’,是否偏題了?”讓學生合作探究,把學生從重點閱讀帶回到課文的整體把握,實則解決“為什么要提出‘拿來主義’”的問題。導讀問題設計具有討論性,就能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討論能深入,有效果。課堂合作討論有討論的必要性,這種討論性表現在討論問題的挑戰性或者學生被逼到憤悱狀態而自發生成的討論,進而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生發更深刻的疑問。事實證明我設計的這個問題是有討論的必要的,也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熱烈的討論與合作探究,學生們達成了以下共識: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在的“送去主義”。“送去主義”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就刻不容緩。“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
這節課進行到這里,按理說應該可以結束了,但是我卻留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談談本節課的學習,還存有哪些疑惑。課堂始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歸于學生深入細致的質疑,質疑教學的方法基于課堂的民主合作的課堂文化和思想意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解決了主干知識問題,卻引發了更多的問題,這體現了語文課堂的高效性。語文閱讀教學主要目標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解決多少問題,而是教師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多少有價值的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提出的疑惑,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解決了諸如“為什么活人替代了古董,作者認為是進步的,進步在哪里?”“‘拋來’和‘拋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對于‘送來’的東西‘嚇怕了’‘發生了恐怖’,‘拿來’就不恐怖呢?”等問題。
民主合作課堂要求準確定位師生的角色,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有效引導而不喧賓奪主。整節課的預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問題為主線,研讀、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遵循從整體閱讀到深層閱讀的路線,注重學生自主與探究習慣的培養,將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能力貫串其中,將閱讀時間還給學生。而問題設計則體現教師主導地位的定位是否準確。學生合作學習不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學生有問題,需要合作討論才能解決。討論的問題針對性強,有效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就高。從課堂的生成情況來看,能較好地實現預設目標。本課最大的亮點是,授課過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為主線,授課結束后教師留給學生3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將本節課的學習還存在疑惑的問題拋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課堂充滿了民主和諧的氛圍,有利于思想的激發和問題的教學,有效引導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