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紅兵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第二中學)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案例教學法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案例,并在案例中融入理論知識,學生通過案例學習,獲得相應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更易于學生理解,并且能夠增加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實施案例教學法過程中,對于案例的選擇,應遵循針對性原則,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選擇的案例應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學習能力,案例內容不能過于復雜,也不能過于簡單,既要便于學生理解,又要有較大的思考空間,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思想受到啟發;其次選擇的案例應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生想要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再次選擇的案例應符合教學目標,應緊緊圍繞課程內容,涵蓋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還應遵循實踐性原則,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從生活中選擇案例,并結合有關理論知識,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在案例學習中獲得相關知識,并將其合理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進而達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法,還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應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疑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以禮待人》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講述了一個案例,一個年輕人去旅游,不小心迷路了,中途碰到了一位老大爺,這個小伙子說“喂,老頭,這里離風景區還有多遠?”這位老大爺看了看他,沒有說話就走了,這個小伙子走了六七公里,也沒有找到風景區,他停了下來,似乎悟出什么道理?教師為學生講述這個案例后,讓學生思考“這個小伙子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經過思考后,再讓學生回答,有的學生說“這個小伙子明白了不應該對老大爺那么無理”,有的學生說“這個小伙子明白了必須以禮待人,否則自己會吃虧”,學生回答后,教師夸獎學生“你們真棒!說得都很對”,接著教師又提出問題“小伙子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之后,教師導入本課主要的學習內容,通過疑問的設置,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非常高,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在導入環節設置疑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大多都是理論性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往往理解的不夠透徹,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表現的直觀、生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學生在學習案例時,不能停留在表面,應加強對案例深度解讀,不僅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學習人文精神,以此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誠實守信》這一課時,教師借鑒歷史故事作為本課的一個案例,講述的是孔子學生曾子的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兒子哭鬧想要跟去,曾子的妻子為了哄他不要跟去,就說“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妻子上街回來后,曾子正準備磨刀殺豬,妻子趕忙阻止說“我是哄他的,你怎么真要殺”,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言行對孩子具有重要影響,一定要說話算數,孩子才能聽我們的話”。最后,曾子果真把豬殺了。教師為學生講述案例后,讓學生思考問題“案例中反映了哪些知識點?”學生和老師通過對案例的共同,學習了有關誠實守信的相關知識點,明確了誠實守信是中國民族傳統美德,是公民個人價值準則,之后教師又提出問題“你們在生活中應該怎么做?應該學習曾子的什么品質?”要求學生進一步解讀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曾子的誠實守信品質,樹立誠信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習的知識點對實際生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利用已學的知識點,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之上,應回歸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生活實踐中收集案例,加強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以此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服務社會》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課下收集一些關于服務社會以及奉獻社會人或事,學生還可以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幫助清潔工打掃街道,等等,進行親身體驗。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收集的案例或者親身體驗的公益活動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如何服務于社會?為什么要服務社會?并引導學生樹立服務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加服務社會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熱愛勞動、愛崗敬業的精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案例呈現,對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案例的呈現可以是圖片的形式、視頻形式以及故事講述形式,不同的呈現形式,能夠給學生不同體驗,以此加強案例教學法實施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法不可違》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播放案例,視頻中名叫小秦的人,欺負鄰居小孩、吸毒、搶錢以及酒駕,最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學生觀看之后,教師讓學生思考視頻中小秦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以及違反法律的后果?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強化法不可違的思想意識。又如,在學習《網絡改變世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兩幅圖片,一張圖片是一名學生利用網絡解題,另一張圖片是一個人用網絡進行購物。然后,讓學生思考網絡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從這兩張圖片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利用網絡可以學習,而且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東西,充分感受到了網絡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
總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遵循針對性以及實踐性的原則,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目標,合理的設計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