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紅
(吉林省大安市臨江第一小學校)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將教學的思想觀念進行改變,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的形式,打破學生被動的學習局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新觀念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在以往的語文日常授課中,由于受到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水平的限制,教學形式單一,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枯燥的教學氛圍中非常容易精力不集中,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日常授課中,采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過程非常被動。在授課時,教學的流程和推進都是嚴格按照教師的準備進行,授課的形式多為填鴨式的模式,學生并沒有較高的興趣參與其中,只需要保持好教師規定的坐姿,聽教師教課,在這樣的授課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調動會產生很大的限制。
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學會的學習會在比較封閉的知識系統當中進行,并沒有與其它的學習進行聯系,這樣便將教學趣味性降低了,也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較差,會對學生的聯想能力造成阻礙,學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學習,其創造力以及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對于的應用能力以及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較差,不能學以致用。
語文的日常授課要對學生的人格以及情感進行培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對于人格和情感的培養有所忽視,沒有將語文教學的作用價值發揮出來,使課程成為了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地方,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少死板,與學生的溝通非常少,缺乏在情感上的交流。
在新課程下,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師要應用全新的思想觀念,要將學生當成教學的主體,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并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想法,認可學生的價值。但是,在傳統的日常授課當中,并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總是限制學生的發揮,忽視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教學的方法是小學語文教育一直深入探究的重點問題,在全面的教學思想中,已經對教學將的手段進行了全面的更新,從傳統的彈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成了綜合教學方式,不在使用單一的授課形式,摒除了傳授授課當中的弊端。但在真實的小學語文授課中,應用的教學形式大部分還是傳統的授課形式,學生學習的過程非常機械化,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訓練和引導有所忽視,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
在日常授課的過策中,教師要應用全新的教學觀念,在保障課堂秩序的情況下,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活躍課程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學習的樂趣提升,這樣才能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愛上對語文的學習。其中,教師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聽取不同學生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思想,有更多的主動權。
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并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并在學習之后,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進行探究,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說一說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理解,并提出學生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然后,在讓學生閱讀回信,并將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表達出來,說出自己悟出了什么道理等。最后,讓學生小組討論,結合學習的文章思考一下書信的格式是什么,之后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可以利用寫回信的形式,鞏固學生的學習。在這樣的授課環境中,將傳統的嚴肅課程進行改變,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有益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語文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與其它的學科進行結合,緊密聯系,實現語文學科的綜合運用。在新課程標準當中,對于新理念的應用,能夠使語文學科更加綜合化。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的過去和現在,知道黃河變化的原因及其內在的聯系,從中受到啟示,培養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介紹黃河的變化歷史,黃河從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發源,向東流過一座黃土高原以后,就變成了一條黃色的泥河。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學習到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呈“幾”字形。在觀看完視頻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如原來的黃河是什么樣的?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怎樣才能治理黃河?等問題。這樣,在語文的學習中,將歷史和地理的學習進行了結合,不在將語文的學習局限在某一個范圍中,幫助學生擴展了知識面,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傳統的語文授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差,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并且機械。因此,在新課程當中,要應用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紀昌學射》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抓住“注視、相當到家、百發百中”等關鍵詞句,體會紀昌的認真和恒心,領悟“要成功就要練好基本功”的道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小組探究的形式,一邊學習一邊討論問題,如飛衛師父是怎么交代練習要求的?是飛衛師父讓紀昌去看梭子和虱子嗎?紀昌學射這件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等,通過討論問題完成對課程的學習。此外,在學生完成學習之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體會中,進一步理解其文章的寓意。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原本比較不積極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綜合全面的發展,并將學生潛在的學習意識進行了調動。
總之,傳統的授課理念已經更不能迎合現代教學的發展需求,所以在新課程下,要將傳統的授課形式進行改變,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活躍課程氣氛,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合作學習的觀念等,撇棄落后的教學思想,構建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夏國民.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 :107.
[2]劉如樺.淺析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J].科技創業家,2013,(22) :158.
[3]張薇.淺析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