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蓮
(青州市職工子弟學校)
縱觀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我們能夠發現一個顯著的問題,即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具體而言,學生在思考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往往不假思索就急于尋求幫助,沒有形成良好的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當前時期,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都要求學生具備比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處理好一切難題,才能夠在社會中求得發展和進步。
可以說,思考的過程融合了非智力要素和智力要素的互相影響,該過程的特點是復雜化、系統化。因此,缺少思考的熱情會導致思考過程的低效化、繁重化、沉悶化,從而難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但應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還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強烈和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才可以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主動性。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可以一味地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工作,而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像是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生活情境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模式、趣味教學模式等等。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參與中思考。
思考和疑問是開啟知識寶庫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因而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主導和中心環節,教師會為學生十分透徹、詳盡、認真地講解所有的知識點,這好比是一點一點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缺少,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上就形成依賴心理,不會思考和不知道思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懂得提問藝術的應用,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與學習欲望,從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認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倘若教師直接地為學生講解長方形跟正方形的特點,那么會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從而使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喪失。鑒于此,教師能夠認真地設計提問,通過問題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像是教師能夠提出下面的一些問題提讓學生思考:請你數數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角、邊各有多少個?請你量量正方形和長方形每一個角的度數和每一條邊的長度?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心理和情感聯想,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能夠讓學生獨立地思考這些問題。并且,學生通過自主地思考、發現、探究,能夠獲得一些結論,盡管學生獲得的結論并非完善或準確,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非消極和被動接受知識,而且是在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究中建構新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問學生,進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固然重要。然而,要想真正實現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指導學生不斷地質疑,即在通過質疑獨立思考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注重設計提問,而且應注重給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激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勇于質疑。如此一來,才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從而進行創新性的認識活動,最終切實把握思考問題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時候,能夠發現有的學生在一開始測量和計算三角形內角和之后,發現是179°。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自主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當教師明確了他們是在質疑教師和其它同學測量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之后,就可以這樣做:一是解釋這是測量誤差導致的結果;二是讓學生通過“折一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會拼成一個平角。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師需要把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內角和的一半——180°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從而有助于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價值和意義,通過調動學生的思考興趣、在提問教學中激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質疑問題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分析問題,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