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沈陽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2.附屬沈洲醫院醫務科;3.沈陽醫學院藥理教研室;4.沈陽醫學院生理教研室)
1.課程結構與授課方式
基礎醫學呼吸系統的整合課程由呼吸系統的系統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6門課程構成。理論授課34學時,實驗授課12學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呼吸系統的正常結構功能,同時要求學生對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理改變、發病機制、及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有一個整體而連貫的認知。教學方式以多媒體傳統課堂講授為主,配合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病例討論、網絡教學及指導性自學。實驗課采用實物講解、課堂演示、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模式。
2.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
本課程采用全過程考核方式,學生課程總評成績100分由平時成績(40%)和期末成績(60%)組成。平時成績包括:理論課進行的形成性考核成績及實驗課成績(包括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和實驗考試)。期末成績采用筆試閉卷考試,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考核內容覆蓋所授課程大綱要求的范圍,考核難度以適中為準。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均及格方可記為該門課程總評成績及格。
3.教師充分備課,督導認真聽課,確保教學質量
我校2014及2015級臨床本科1~6班的學生于大二上學期完成了基礎醫學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學習。為保證課程整合的順利進行,學院指派資深的教學骨干編寫教學講義,指南及PBL病例。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加強學科交流,拓展教師的知識面,統一教學理念及目標。授課教師從自身學科出發,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說明,集思廣益刪除重復、陳舊知識,確定授課內容的深度、廣度,使整合內容具有連貫性、邏輯性及系統性。各級督導不定時聽課,了解教師的講授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
4.PBL病例的應用
PBL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是其主要目的。研究表明,PBL教學可提高醫學生就業后的認知能力。在整合課程中貫穿PBL教學,可通過對問題層層深入的探索,將各器官系統的醫學知識縱橫交錯,由點及面的綜合起來,讓學生全方位認知疾病的本質。因此,負責呼吸系統整合的教師團隊以呼吸系統常見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的慢性遷延過程為主線,根據學習目標,編寫了適合學生使用的PBL病案。問題設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從癥狀到機理,從診斷到治療,覆蓋面廣。
“真是冤死我了。紅頭巾,本是我和老刀結婚時,團長老婆送的。開始是恨它不肯戴,后來是不舍得用沒戴。去照全家合影時用了一次,所以只洗一水,壓在箱子底。你來了,想著你遲早要有一條頭巾用,不如乘早送給你。我心想,我的日子過得還算幸福,你用了我這紅頭巾,日子也會幸福。哪知今天就這么趕巧,真是人算不如天算?!?/p>
PBL教學在我校已開展多年,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PBL教學逐漸失去原有的興趣。分析原因為,課件的組織構建缺乏條理;討論過程中有些問題的探究深度和廣度不夠,影響對該部分知識的全面掌握。此外,學生并沒有把檢索到的知識真正內化,講解起來生硬無趣?;谏鲜龇治?,我們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基礎醫學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PBL教學中,充分發揮PBL的教學優勢。思維導圖把枯燥單調的文字信息變成有高度組織性的圖與高度概括化的關鍵詞、代碼、符號等,便于學生理清思路、清晰要點,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地積極思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在思維導圖與PBL教學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已設置的題目收集資料,在整理資料時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體系的骨架,并根據知識的相關性進一步綜合分析。通過這種圖文并茂的學習形式,學生們很容易參與到討論中來,提出新問題,打開新思路;同時通過發散思維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對思維導圖中關鍵詞的凝練,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一幅內容詳實的思維導圖可將呼吸系統6門基礎醫學課程涉及的知識點科學系統地整合在一起,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學生認為這種把知識串成串的學習模式配合PBL病歷增強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課程結束后,我們分別對參加整合課程的38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學習,78.9% 的學生認為可提高學習興趣;63.3%的學生認為可提高自學能力;67.4%的學生認為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56%的學生認為可提高創新能力;61.2%的學生認為可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力;58.3%的學生認為可提高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64.8%的學生認為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3%的學生認為可提高文獻檢索能力;67.2的學生認為可提高溝通表達能力;71.6%的學生認為可提高團隊協作能力;62.9%的學生認為呼吸系統整合有必要開展。
1.整合學科的設置問題
呼吸系統整合涉及到病理生理的呼吸衰竭內容,當呼吸衰竭累及心臟可引起肺源性心臟病,此時學生并沒有學過循環系統的解剖和生理內容,因此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較為困難,考慮把解剖和組胚課程進行整合,從宏觀到微觀將人體的正常結構在大一階段進行學習。
2.配套教材的權威性不足
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規范的適合普通高校醫學生使用的整合教材,各院?;臼褂米孕芯帉懙闹v義,容易出現內容涵蓋不全,整合不徹底,內容銜接不連貫,知識碎片遺失等現象的發生,可能給未來的執業醫師考試及研究生入學考試帶來一定的影響。機體是有機的整體,即使各器官系統自成體系,可疾病發生時,常常累及其他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甚至結構,如果沒有權威的教材做支撐,各醫學院校對學生的要求很難統一標準。
3.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實際教學中,教師很難短時間內掌握多門其他學科的授課內容,并實現學科間的廣泛聯系。因此,需要大力加強師資培訓力度,要求授課教師增加不同學科間的聽課次數,多學習,多交流。
總之,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實施使該系統的知識趨于連貫性、整體性,由淺入深,符合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構建系統內的知識體系。但由于缺乏足夠經驗,教學實踐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需要不斷完善和修正,真正體現基礎和臨床有效結合的現代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晶,曾國嶸.我國醫學課程整合的發展及主要問題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5,(4) :93-95.
[2]Jin J,Bridges SM.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 J Med Internet Res,2014,(12) :251.
[3]Koh GC,Khoo HE,Wong M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 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01) :34-41.
[4]鄒丹,吳敏范,金戈.應用思維導圖完善病理生理學PBL教學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