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慶+呂春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基礎教育領域中最為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2014年以來,山東省萊州市雙語學校基于孔子“六藝”教學內容,構建了一整套與國家課程相融合并符合時代特點的“新六藝”校本課程體系,既培育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落到了實處。
一、與時俱進,重構“新六藝”課程體系
我校的“新六藝”課程體系源自孔子的“六藝”教學。“六藝”是2500多年前孔子教授弟子的六種科目,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方面內容。這種生發于孔子人才觀的教育思想及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注重培養人才綜合素養的教育理念,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孔子的“六藝”中,“禮”指禮節,用于維護各種人倫和道德規范,屬于德育課程;“樂”是通過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手段使學生接受道德熏陶,屬于美育課程;“射”指射箭,“御”指駕馭馬車的技術,二者可歸入體育或軍事體育課程的范疇;“書”包括書寫、識字等,屬于社會科學課程;“數”指算法(計數)等,屬于自然科學課程。
傳承孔子的“六藝”教學,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在理解借鑒其內涵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進行校本化改造,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基于這樣的思考,我校對孔子“六藝”進行了融合創新,確立了“新六藝”課程的核心目標和內容。
第一,“禮”與“樂”互為表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務。我們將“禮”和“樂”的核心目標分別確定為“有節有度”和“和合同一”。“有節有度”旨在通過道德準則、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做到知禮、懂禮、踐禮,主要通過自我修養、家庭社會倫理、國際擔當等教學內容來實現。“和合同一”旨在以高尚的藝術陶冶學生心靈,提升其藝術修養和創造能力,教學內容包括繪畫書法、戲劇電影、聲樂舞蹈等。
第二,我們將“射”和“御”的核心目標分別確定為“身心健康”和“自我掌控”。“身心健康”主要通過技能培養、心理疏導等手段,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本領和能力,教學主要圍繞健康生活、磨礪訓練等方面展開。“自我掌控”主要圍繞人生規劃設計、領導力培養等方面展開,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律性、自我反思和領導能力。
第三,我們將“書”和“數”的核心目標分別確定為“典籍修養”和“科學修養”。“典籍修養”旨在讓學生通過博覽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成為具有超強融合和適應能力的世界公民,主要通過閱讀國學經典、古代詩詞等實現。“科學修養”指向自然科學和科技創新領域,教學內容包括科普閱讀、科技創意、科技實踐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等。
二、科學設計,完善“新六藝”課程實施保障
我們在對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思想進行吸收、借鑒的基礎上,確立了“新六藝”課程學習方法,如學思結合、舉一反三等。同時,學校還通過必要的課時安排和活動保障使“新六藝”課程得以順利實施。
1. 必選修結合,保證課程常態化實施
為使“新六藝”課程常態化實施,我校通過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對課時進行了科學設計和安排。
其一,關于“禮”和“射”的教育主要通過必修課方式開展,包括每周班會和每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其中班會重點對學生進行“禮”的教育,包括中華傳統美德以及現代禮儀教育等內容。為突出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貼近性,每次班會都設置不同主題,如每年的教師節、母親節或父親節,學校都會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尊師禮”“孝德禮”等活動,以達到使學生知行結合、以禮修德、以禮立人的目的。大課間活動通常在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后的30分鐘內進行,學生可以在太極拳、跳繩、籃球、竹竿舞等30多個體育項目中根據興趣自主選報1~2項參與社團活動,并在九年時間內完成必修。
其二,每周二、周四下午最后一節課是“新六藝”選修課時間,主要進行“樂、御、書、數”的教育。選修課會打破學科界限,體現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相互融合。例如:由語文、音樂、美術教師共同開設的“詩韻之美”課程,通過誦詩、唱詩、畫詩等方式,讓學生全方位、立體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內涵美;在“數”的教育中,學生可以通過講數學故事理解數學定義,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利用數學玩具開發邏輯思維能力等。
其三,在每年的寒暑假和小長假,學校還要進行“新六藝”綜合教育,也稱之為休閑教育,旨在通過科學引導,使學生掌握健康合理的休閑生活方式。每個假期前的2~3周,學校都會以年級為單位編寫《休閑教育指南》,包含學科拓展、課外閱讀、社會綜合實踐、家務勞動等八大模塊,同時對每一模塊的所需時間、操作方法、完成標準、評價手段等做出詳盡要求。在整個假期中,負責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導檢查,并開展相應的激勵活動。假期結束后,學校還會安排學生以個人或社團為單位,通過現場演講、紀錄片播放、PPT講解等形式,分別在班級、級部、全校進行成果展示,并安排現場采訪和專業人士點評等環節。
2. 活動化設計,增強課程趣味性、拓展性
在保障課時合理安排的同時,為增強“新六藝”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我校還設計開展了與之配套的拓展性實踐活動。
例如:為達成“禮”的教育目標,除每周班會外,我們還圍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層面以及“孝、誠、愛”等10個方面的內容開展“美德銀行”活動。“美德銀行”將學生的道德品行進行量化考核,并推出孝德幣、誠信幣、禮儀幣等11個幣種,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銀行的“儲戶”,通過自己的美德行為獲取相應的“美德幣”,表現好就在“存折”上加“美德幣”,表現不好則要扣除。同時,各班級會結合學生獲得“美德幣”的情況在班內評選月度“美德之星”,并在每學期末評選班級“美德少年”和“美德富翁”,在全校進行張榜宣傳。學生在“美德銀行”的表現情況還會被記入個人成長檔案袋,作為學期末評先選優的依據。“美德銀行”活動通過一件件小事,讓學生對道德行為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并在踐行美德的過程中促進了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
我校還通過舉辦每學期一次的“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達成“樂”“書”“數”的教育目標。為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學校還要求學生每學期圍繞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制定規劃,并定期反思、矯正、評價,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成長。
三、綜合考查,創新“新六藝”課程教學評價
“新六藝”課程實施效果如何,需要相關評價和檢驗,為此我們豐富測試方式和手段,針對不同內容設置了相應的考查方式。例如:針對數學、科學、語言等認知類內容,我們采用交流匯報、項目展示、知識測驗、活動競賽等方式進行考查,既讓學生充分展示了學習成果,又對其能力進行了有效評價。而對于學生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認知類內容,我們則運用觀察談話、問卷調查等手段進行定期測查,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投入程度、學習效率等情況。此外,我們還設立了學生“新六藝”成長檔案,包括學生平日的優秀作業、參加的實踐活動、師生和家長評價等內容,通過定期追蹤測查,對學生進行連續性評估,以掌握學生“新六藝”素養的發展水平。
隨著對評價的深入研究,2016年以來,我們還探索對部分綜合性項目進行綜合性評價,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例如:在每學期的休閑教育中,學校都會讓學生選擇參加一項以項目學習方式展開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2016年寒假,學校確定的活動主題是“萊州學子愛萊州”,圍繞這一主題,學生分別加入“萊州古樹考察”“萊州毛筆的發展沿革”“萊州石雕知多少”等項目小組。針對以上不同項目,學校要求學生在成果展示時增加一項匯報內容,包括介紹本人參與這個項目運用到哪些知識技能,通過項目研究重點培養了哪些能力等,學生運用的知識類別以及能力培養的數量越多,項目評價得分就會越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