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宏
(山西省太谷縣職業中學校,山西 晉中 030800)
最近,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欣賞一個人,始于顏值,敬于才華,終于人品。人品是一個人最高的學歷,好的人品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軟實力。當今社會,有才華的人比比皆是,但才能出眾且人品高尚的人卻不多見。人格高尚已成為一個人施展能力的基礎。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了培養當代中職生良好的個性和完善的人格,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職高語文教學應盡快轉變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人格教育。
在培養中職學生健全人格方面, 語文作為中職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這一優勢,對中職學生進行完善的人格教育。
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提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命題:“教育,必要的烏托邦?!睂τ谡Z文教育來說,太需要“烏托邦”了。語文教學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可以拔苗助長。盡管語文課改二十多年來,出現了許多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新的名詞術語,但是真正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并取得較好成果的課改并不多。許多學校的教學仍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在教學內容上,大多數教師仍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對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模式上,仍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課堂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地位。不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模式上,教師都淡化了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功能,因此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診改的當務之急是教師要樹立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意識。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議論文教學,不僅可以培訓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精神;說明文教學,不僅可以鍛練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還可以培育他們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蘇軾;“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毛澤東……現行高教版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熠熠生輝的人物形象,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真、善、美等崇高人格的不懈追求,這是語文教育彌足珍貴的課程資源。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完善他們的人格。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影響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生動教材,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是每位中職語文教師日常工作中的關鍵環節。
主要應包含以下幾點:
(1)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襟懷。開放的視野和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是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因為這不僅是語文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也是學生構筑包容性人格的前提。
(2)不畏權威的批判精神
利用0.73 mm篩將田間土壤、蛭石和沙子過篩,按土壤∶蛭石∶沙子=2∶1∶1 混配土,再分別稱取 400 g混配土和200 mg列當種子(約6萬粒),混合均勻制成接種土備用。
戰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孟子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中職語文教師要對課文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和多方位的解讀,不要照本宣科,奉教參為圭臬,要對作者提出的觀點持自己的獨特思考角度和價值取向。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堅持下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課堂局面就會逐漸形成,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不畏權威的批判精神。
中職語文教師應竭盡全力挖掘教材的人文資源,營造和諧有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因為語文課不但是學生涉獵知識的地方,而且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場所。
(1)運用作者的人格魅力對中職學生進行完善人格的熏陶
俗語曰:“文如其人?!比绻麤]有偉大的人格,很難寫出名垂千古的文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個人文章的優劣受其人品好壞的影響。高教版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折射出作者絢麗多彩的人格魅力,比如身殘志堅、堅強不屈的史鐵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瑪麗·居里,超然物外、樂觀豁達的蘇軾,等等。這些作家身上散發的人格魅力值得當代中職生學習。身為職業中學的一名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指引,久而久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會發生質的飛躍。
(2)運用名人箴言所蘊涵的思想魅力對中職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教育
如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的“學不可以已”;當代著名作家王蒙的“善良是一種智慧,一種遠見”。這些箴言對中職學生的修身養性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其實,高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的許多作品中引用了許多名人箴言,它們為中職學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了方便。
教師要善于把這些名言警句的剖析貫穿在日常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首先轉變中職學生的思想,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從而不斷調整他們的人格發展趨勢。
中職學生已能進行自我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已具備自我教育的因素。培養中職學生完善人格的方法之一就是自我教育。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誘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1)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我曾指導就業班的學生開展了一次主題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應聘模擬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我先把全班同學六人一組,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有條不紊地組織各小組開展模擬招聘活動,同時各小組指定專人拍攝應聘活動的照片。最后,教師組織評比活動,并簡要總結評價?;顒油戤吅?,選擇模擬應聘時拍攝的一些較好的照片在班級集中展示。通過此次應聘模擬招聘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應聘的技巧,而且增強了自信,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中職學生中開展一些有利于健全人格的演講比賽。比如,以“成功成才”“理想夢想”等勵志關鍵詞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中職生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而且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自信,促進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2)通過反復吟誦,讓學生在對作品的感悟中健全人格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吟誦,可以使學生真切體會作品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其實,閱讀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陶冶讀者的情操,還可以開拓讀者的精神疆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遴選展現優秀人物精神世界的課文,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比如分角色、分性別等形式組織學生誦讀。例如,有些教師讓學生閱讀畢淑敏的《我很重要》。讀畢全文,可以聆聽到作者對個體生命存在價值的吶喊,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師還可以引導中職生對作者的這句話:“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著,為光明而奮斗著,我們就是無比重要地生活著”進行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感悟作者思想的光輝。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對中職學校而言,語文教育要重點培養中職生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心。而要提高中職生的這些能力,就必須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但教師也應意識到中職生健全人格的養成需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中職語文教育只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方法之一,但中職語文教學借助其獨特的優勢,定會在培養中職生健全人格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華,卜畏.論人格研究中的文化因素[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月第27卷,第2期.
[2]李延玲.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0月第17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