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雋
黨的十九大首設“黨代表通道”,60位黨代表與中外記者面對面交流,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響。這是黨代會新聞報道的一次重大創新,具象化、場景化、立體化的報道效果顯著,為我們用好通道式采訪、創新重大會議報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展現黨代會開放透明。從黨的歷史看,在建黨初期,我們黨處于地下狀態時,曾有幾次黨代會是秘密召開的。改革開放后,隨著民主政治發展、傳播手段革新,公眾感到黨代會越來越開放透明。今年,在黨代會期間開設“黨代表通道”還是首次,拓展了黨務公開新渠道。黨代表直面中外記者,回答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介紹出席大會的感受體會,充分展現黨代會開放透明,充分展現我們黨作為高度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現代政黨的開放透明。
展現中國共產黨從容自信。開放透明源于從容自信。面對中外記者現場直播采訪,黨代表從容自信答問,不避敏感話題,整個采訪過程一氣呵成、順暢淋漓,充分展現我們黨的從容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我們黨從容自信的底氣所在。
展現黨代表履職盡責。黨代表出席黨代會,歸根結底,是來行使黨章賦予的代表權力。走上“黨代表通道”,介紹自己對大會的關注話題,對大會報告的討論情況,對落實大會精神的決心,充分展現黨代表履職盡責,不負8900萬黨員重托,莊嚴行使權力的形象,充分展現黨代表的精氣神和我們黨的生機勃勃。十九大代表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很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先進模范,他們的精彩亮相,詮釋了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宏大敘事具象化。黨代會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是展現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成就的重大舞臺。如何讓宏大敘事直抵人心、可感可知?“黨代表通道”采訪,開掘黨代表身后的故事,展現其所代表的領域和群體,用人物的親身經歷具象化地展現各行各業的成就。“中國科技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庫爾班大叔騎毛驢見毛主席,我是坐飛機到北京”,代表們的真情流露,作為一個個小小的切口,展現著過去5年全方位、開創性、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有力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新聞事件場景化。十九大意義非凡、世界關注,黨代表肩負使命、承載重托。在哪里最能呈現十九大的盛況?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在哪里最能展現黨代表的風采?在大會現場。把受眾帶入新聞事件的現場,為新聞事件找到最有沖擊力、感染力、穿透力的場景,是新聞媒體的基本功。“黨代表通道”設在人民大會堂,以代表熙熙攘攘步入、步出會場為場景,視角獨特,讓受眾身臨其境,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有力烘托了氣氛,凸顯了大會主題。
融合傳播立體化。全媒體融合傳播貫穿整個黨代會報道全過程,“黨代表通道”也是如此。以人民日報為例,3場“黨代表通道”,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現場直播、H5、短視頻等精彩呈現。人民日報每場都安排整版,既有現場短實新的鮮活特寫,又有帶著新聞背景的深度綜述;既有來自人民大會堂的現場報道,又有會場之外港澳臺人士、外國人士和網民的評價;既有通訊報道展現記者所見所聞,又有時事評論體現記者所思所想;既有精到考究的文章,又有生動精彩的圖片。立體化傳播實現了網上網下發力、境內境外聯動、會內會外出彩。
擴大通道式采訪的應用范圍。黨代會的“黨代表通道”、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都是通道式采訪。這類采訪開放度、自由度高,代入感、交互性強,記者提問短平快,采訪對象回答出干貨、出新話、出金句,容易抓住“活魚”,很適合現代傳播。每逢黨和國家的大事喜事,都是全世界媒體聚焦中國的時刻,可以考慮更多采用通道式采訪這一形式,主動設置議題,回應輿論關切。比如,全國兩會,除了“部長通道”,也可以考慮開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道,這從形式到內容都和大會更為貼切,也能增進媒體和受眾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我國政治制度的了解。
增強受眾與采訪對象的互動。走上“黨代表通道”的代表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飽含新聞價值,值得深度開掘。今后如舉辦類似采訪活動,可以考慮提前在網上征求網民提問,進一步增強受眾與采訪對象的互動,讓答問更有針對性,更能解疑釋惑,更能回應關切。走下“黨代表通道”后,黨代表也可以進一步接受采訪,加強多次傳播,放大傳播效果。
開掘人物背后精彩中國故事。“黨代表通道”的成功經驗表明,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引發共鳴。越是大事件、大場景、大敘事,越要開掘人物故事,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筆下有人,才能讓報道感染人、影響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見中外記者時梳理了未來5年重要的時間節點。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是歷史性的,都有精彩的中國故事值得新聞界深度開掘。讓我們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戰,不負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