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
天下之至柔莫過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做班主任,首先要有水之柔功;天下之至堅莫過精鋼,千錘百煉,化骨熔水,不辭辛苦,方成大器,做班主任,還要有精鋼之堅勁。這就是我在十六年班主任工作經歷中,總結出的兩條秘訣:一曰柔,一曰堅。
班主任工作 柔 堅
這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內心的最好通行證。做學生工作,最難的莫過于真正走進學生內心,于是每到入學之初我都會尋找比較恰當的切入點,力圖盡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與學生交流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時間、環境、個性差異等的限制,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和班主任進行有效的溝通。為此,我要求學生每兩周寫一次周記,內容可以是情緒宣泄,可以是煩惱傾訴,形式多種多樣,既可評論時政大事,亦可書寫一己之情懷。通過瀏覽學生的周記,我了解了班內學生的思想動態,比較突出的問題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集中解決。而對于個別的問題,則采用回信或單獨面談的方式來解決。
2005~2006學年開學不久,有學生在周記中反映我班某學生貪玩、亂花錢,經常到網吧玩游戲,并多次在校外打架,耽誤了學習,影響了班級風氣。我于是約該學生下課后到我家來,同他推心置腹地談心,指出他的缺點、錯誤,但他卻矢口否認。我猛然間意識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于是我耐住性子,隔三差五地約他談心,心平氣和地指出他的錯誤行為和做法,告知他既違反了班級規章制度,又違反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他逐漸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保證要深刻檢討自己、反省自己。經過數次教育,該學生端正了思想,把精力和時間全投入到學習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也由下游進入了中上游。
周記不是單方面的交流,每個學期我都會有計劃地給一部分學生寫回信,客觀地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指出優點加以鼓勵,就缺點提出可行性建議,這樣堅持下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即使班主任精力再旺盛,面對紛繁的日常管理工作,也難以勝任。于是,我采取化整為零的策略,發動班作業組的老師參與班級的管理,以幫助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思想疏導工作。
為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實行班級導師制時,我采取雙向選擇的辦法,先在班內征求學生意見,讓學生用周記的形式指出最愿結對的老師,然后再征求老師的意見,雙方意向力求最大化吻合。每位教師帶5名左右的學生,主要負責學生的心理疏通,定期與學生談心,并在特定的節日(比如三八節)以“送溫情,送關懷”的形式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幫助,或者把學生叫到老師家中吃飯,通過種種不同的方式切實關懷學生,爭取讓每一個孩子在健康、綠色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2005屆的特困生小輝同學以優異的體育成績考入清華大學;2006屆特困生毛書黎同學在高考中以660分,獲桓臺縣文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同時,他們克服困難刻苦學習的事跡也先后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山東科教臺、淄博新聞臺、淄博日報、遼寧日報等多家媒體連續報道,還被評為當年年度感動淄博十大杰出人物。
還有先后考入國際關系學院的宮凡鵬、山東大學的趙欣、中國海洋大學的田鑫瑞……每當這些可愛的面孔在腦海里閃過的時候,我的內心都禁不住熱浪翻騰。我為保護了他們脆弱的自尊而高興,為他們在我和老師們的幫助下取得的驕人成績而自豪,更為他們能頂住生活的磨礪百煉成鋼而驕傲。
以我之心,換彼之心。當聽到本作業組的老師戲謔地稱我為“最會教窮人孩子的老師”的時候,我內心的幸福之情是無以言表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除了“柔”,我還練就了一副剛性手段。古人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每一屆新生入學后,我都會利用最初的一段時間觀察、了解他們,然后再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目的在于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班級的所有獎懲制度先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制定出草案,再征求全班同學意見,最后全班投票決定是否通過,對于制定好的班法、班規,除去極特殊情況需要修正外,任何人不得違反,否則按規矩執行。這就要求班主任扮演好鐵面無私的“包公”,不能因一時的心軟而壞了規矩,大約堅持一個學期,便可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同時,還必須精心挑選班干部,組成一支精干的隊伍,以幫助班主任把班級的常規工作做好。在確定班干部人選的過程中,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選拔的唯一標準。有的學生盡管學習成績一般,但對班級工作有較高的積極性和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挑選這些同學當班干部,不僅有利于加強班級管理,而且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使其盡快提高學習成績。有一年我帶復讀班,在選拔班長時,有老師向我推薦了一名成績差但很負責的學生,我任用了他。結果,這一年他儼然就是另一個班主任,時時、事事搶在我的前頭,架起了我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而他也在當年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被南京特殊教育學校錄取。
如果一味說教,即使“舌燦蓮花”也不能解決所有教育問題。于是,我經常利用課外活動和周末時間,把學生拉到野外進行拓展訓練。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內出現了某些同學之間互不信任、彼此猜疑甚至是互相指責的現象,一時間班內風氣壞到了極點。同學之間的關系在不斷惡化,我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恰好在班主任培訓班上,我學來了一些拓展訓練的小技巧,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班內同學拉到廣場上分成小組進行“信任背摔”的拓展訓練。在我講完游戲規則后,大部分同學都持觀望態度,特別是那些膽小或者猜疑心比較重的學生更不敢輕易嘗試,在我的不斷鼓勵下,第一個同學順利完成了,滿臉的喜悅和驕傲之情,慢慢的,其他同學也都躍躍欲試,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同學們最終都完成了這個看似“危險”實則“安全”的“背摔”游戲,一張張笑臉洋溢著喜悅、堅定與信任,彼此之間的猜疑和怨隙也基本消除了,班集體變得更加團結有力了。
有了這次經驗,我又適時地組織了“30秒擊掌”“大風吹—三句話祝福”“同舟共濟”“ 大腳霸”等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增強了自信,增進了團結,鍛造了品格。
不管是在班級管理上,還是在平時生活中,我力求給學生們樹立一個“硬漢”的形象,我認為這一點對于面臨巨大升學壓力的高中生非常重要。“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中老漁夫桑地亞哥的話時時縈繞腦際,這也是我給學生們時常強化的一種“硬漢精神”。
當然,在平時的教育以及生活中我力求做到這一點,盡管很多時候我不得不隱藏自己最真實的情感。一個人身在外地工作,妻子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的老家,帶著剛滿周歲的孩子,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老來疾病纏身,而我卻不能總在身邊盡孝……每當被這些生活的現實纏繞,感覺自己是那么無力。我從沒把自己所做的事業看得多么偉大,但會盡自己所能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
當有一天我的學生們發現,他們的“硬漢”老師也會為不能與家人團聚而落淚時,我反倒覺得輕松。我想,“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而我的學生也被這種真性情所感染。落淚不代表懦弱,堅強也可以哭泣。我是這么做的,也是這樣來教導學生的。事實證明,孩子們更樂于與這樣一個有哭有笑的真性情的班主任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