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11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收治卵巢良性囊腫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結果:觀察組中性粒細胞吞噬率、吞噬指數和T細胞免疫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能有效減輕手術造成的免疫損傷,利于患者恢復。
關鍵詞 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婦科卵巢良性腫瘤;免疫功能
卵巢良性腫瘤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可于任何年齡發病,不過以生育年齡婦女更為常見。腫瘤較小時多無癥狀,而腫瘤長大后表現為可觸摸下腹包塊、腹脹不適等,對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n-。卵巢良性腫瘤一經發現最好盡快進行手術治療,避免癌變,手術切除是主要方法。過去臨床上治療卵巢良性腫瘤主要采用開腹切除手術,但其有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缺點,對患者免疫功能也有較大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腹腔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尋求更佳的治療方式,本研究對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婦科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并分析兩者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卵巢良性囊腫患者80例,其中采用腹腔鏡手術的4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采用開腹手術的4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年齡21~47歲,平均(34±13)歲;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1~49歲,平均(35±14)歲。將凝血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腹部手術史、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并確診為卵巢良性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手術方法:①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對患者實施全麻,臍下緣一點做切口并建立二氧化碳氣腹,通過腹腔鏡在腹股溝做2個切口,分別放入3mm、5mm的套鞘。腹腔鏡下查探盆腔,清理膿液,將粘連組織分開,找到腫瘤將其切除。將病變組織取出后對縫合止血,將穿刺針拔出,腹壓解除,縫合傷口。②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及要求選擇全麻或硬膜外麻醉,進行切口并開腹切除腫瘤,術后處理與觀察組相同。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給予患者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采用細菌吞噬法進行測定,同時采用細胞儀檢測CD3+、CD4+情況。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情況:對兩組患者中性粒細胞免疫功能進行檢測對比,觀察組患者吞噬率和吞噬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T細胞免疫功能情況:對兩組患者術后T細胞免疫功能進行檢測對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有各種不同的性質和形態,包括一側性或雙側性、囊性或實性、良性或惡性,其中以囊性多見,有惡性概率,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臨床上傳統的治療方式(開腹切除手術)操作簡單、易于掌控,但是有創傷大、恢復慢、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高的缺點,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恢復。
隨著腹腔鏡手術的開展,其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得到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及患者認可。腹腔鏡手術由于視野清晰,能夠減少手術中對血管、神經及組織的損傷,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還能發現開腹手術不容易發現的微小病灶,同時腹腔鏡手術可以反復進行。以往研究認為腹腔鏡手術通過CO2建立人工氣腹導致CO2氣體被血液吸收,發生高碳酸血癥,會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影響。
本研究通過對比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吞噬率和吞噬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CD3+、CD4+等T細胞亞群及其比值顯著高于對照組。中性粒細胞能夠直接反映機體免疫功能情況,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也會隨之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更小。T細胞也是機體細胞免疫的主要部分,CD3+、CD4+等指標的表達程度能反映出機體的免疫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損傷更小。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可采用腹腔鏡手術,因其創傷小使患者恢復快、切口感染率低、術中出血量小,患者對傷口美觀度更容易接受,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不適,同時對機體免疫功能損傷小。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