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新
(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實驗小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是進行隨文練筆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教材為基點,善于抓住文本精彩語言點,引導學生仿寫句式、結構、段落,在隨文練筆中深化理解,加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荷花》一文時,選取如下精彩描寫,“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比缓笠龑W生以“我看著……,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進行句式仿寫,展開隨文練筆。很快的,生動鮮活的句子出現了,“我看著碧綠碧綠的小草,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棵嫩嫩的小草,在春姑娘的召喚聲里努力沖破堅硬的泥土,給大地披了上一層新衣裳?!薄拔铱粗鸺t火紅的山茶花,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紅艷艷的山茶花,在花叢中熱情的綻放著?!薄拔铱粗罩酗w翔的小鳥,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只鳥兒,揮動著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快樂而灑脫……”這樣,通過捕捉文本精彩語言點啟發學生隨文練筆,快樂仿寫,不僅培養了學生語感,激活了學生思維和想想力,而且提高了學生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能力。
基于表情達意的需要,許多作者在寫文章時會留下一些空白點,營造“無字處皆有其意”的藝術效果,這些空白點往往讓讀者想象無窮,遐思無限,為學生的練筆提供了一塊寶地。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潛心會文,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空白點”,搭建隨文練筆平臺,引導學生放飛想象,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巧妙填補空白,詮釋空白,充實文本內容,創造性地重構文本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作文能力。
比如,人教版三年上《掌聲》一文,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地記述了身患殘疾而又憂郁自卑的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燃起生活的信心,打開心扉,融入集體,變得樂觀、活潑、開朗的故事。課文中,作者對英子的神態、動作以及兩次掌聲做了細致的描寫,但是對于英子上臺演講的內容,作者僅僅只是一筆帶過,留下了空白,給學生無窮的想象和再創造空間。于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此為落點,引導學生放飛思緒,如果你是英子,你在上臺演講時會講些什么?讓學生動筆進行補寫,擴充文本情節,升華情感,點燃學生寫作欲望。有一學生這樣補寫的,“同學們,你們無疑是幸福的人。因為你們可以在操場上飛快地奔跑著,在校園內開心地捉迷藏、做游戲,可以放假時和爸爸媽媽一起痛痛快快地逛動物園……而對于我來說,這一切卻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夢,因為我是一個坡腳的孩子,我常常感到自卑,不敢出去玩,害怕大家指指點點,也埋怨過,為什么我不能正常走路。看著爸爸媽媽不辭辛勞的付出,為了我的健康,花盡了他們所有的血汗錢,兩鬢生出更多的白發,心里頓時泛起濃濃的悲傷……”這樣的想象補白,真切動人,是學生對文本蘊含情感的深切體悟,是學生思維靈感的涌現迸發,不僅讓文本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飽滿,而且讓學生學會了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同時,發展了學生想象,增強了學生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寫到結尾時,會戛然而止,急峰收筆,看似結尾,實則耐人尋味,雋永無窮,這就為學生的隨文練筆,拓展寫作提供了有力契機。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原文終點為續寫起點,引導學生馳騁遐想,拓寬思維,聯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意猶未盡處拓展練筆,自由續寫,大膽創編故事,激發創作潛能,再現課文生命力,延續文本精彩。譬如,人教版六年級上《窮人》結尾處這樣寫道,“瞧,他們在這里了,桑娜拉開了帳子”,教師可以這樣設問,“當桑娜拉開了帳子,漁夫看到了鄰居西蒙的兩個正在酣睡的孩子,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當漁夫和妻子桑娜決定收養兩個孩子后,他們又將有著怎樣的生活?發生怎樣的故事?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以《“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為題進行故事續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找準有效落點,優選多種練筆策略,引導學生隨文練筆,展開想象,快樂創作,讓學生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讓閱讀教學得以延伸,讓寫作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