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眀舉
(山東省寧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實質上,心理學效應一般是指日常生活當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學現象或者是心理學規律,往往會在某種人物或行為作用引領下,帶來的事物與事物或者是人物與人物間的連鎖反應。現階段,中職學生與普通中學學生比較,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相對而言,學生約束能力以及綜合知識能力都相對欠缺,班級管理難度較大,若將心理效應合理運用到中職班級管理期間,有助于教師合理處理與學生的關系,使中職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所以說,中職教師需熟練掌握心理學效應,并使其得到有效應用,實現中職教學環境的和諧化以及規范化。
現階段,中職生普遍存在較強的自卑心理,一些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考上重點高中,悲觀地認為自己是無能的,進而產生自卑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精神層面會處于壓抑狀態,引發憂郁以及冷漠等不良情緒,最終對學生正常學習以及日常生活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此外,一些學生認為自己前途渺茫,且學業難成,已經不會對未來發展抱有非常大希望了,在自卑心理以及憂郁心理的不良影響下,甚至會出現厭學以及逃學等行為。部分中職生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方法不正確,堅持金錢刺激或者是棍棒打罵的教育原則,甚至對孩子的日常學習不管不顧,任由其自生自滅。因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中職生心理日益失衡以及扭曲,降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初中學習階段,中職生在學習成績方面往往不夠好,再加上處于青春期,本身情緒波動就非常大,是非辨別能力相對薄弱。這種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引發逆反心理。從逆反心理具體表現上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對任課教師態度方面,不服從教師的管教,態度為無所謂或者是屢教不改等,抵觸情緒非常顯著。
一些中職生在學校期間會沉迷網絡,從而造成學習成績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再加上道德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往往會受到班主任批評,不能夠獲得成就感。而在網絡游戲當中,學生認為自己就是成功者,可以得到現實生活中不能夠得到的滿足感,從而使其沉溺網絡,難以自拔,給中職學習與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期望所具有的作用,實質上與“皮格馬利翁效應”具有相似之處,可以被稱之為期望效應或者是愛的效應。借助羅森塔爾效應相關實驗可以實施進一步論證分析,班級管理人員可以從班級當中隨機抽選學生,并對其實施大器晚成觀察,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尤其關照那些大器晚成學生,最終實驗結果顯示,這些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得到了大大改善,而且自信心逐漸增強。具體來說,運用這種期望心理學效應可以充分激發個體潛能以及成功感,對于剛剛進入中職校園的學生來講,他們往往在競選班干部方面存在濃厚興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競選演講方面的激情日益消退,一般都是將班級當中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推選到教師面前,將學習成績作為非常重要的競選衡量標準,實質上這種競選方式是非常片面的。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進行班干部推選,剛入校門的中職生往往會懷有忐忑不安以及如履薄冰的不良心態,完全執行班級管理者命令,從中可以反映出中職生自信心不夠。這種情況下,學生非常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像羅森塔爾實驗一樣,教師可以將班干部作為大器晚成者,激發其沒有爆發的潛能,增強學生信心。從某種程度上講,中職班級管理教師對中職生的鼓勵以及肯定將會充分激發學生內心的感恩情懷,特別是教師的鼓勵語言,將會發揮較強的肯定作用,可以給予學生較強的心理安慰,進而發揮班級管理的重要價值。
從鯰魚效應由來上進行分析,講的是挪威人出海捕捉沙丁魚,然而卻不容易將活沙丁魚帶回來,這種情況下,死的沙丁魚價格會大大降低。某一天,人們發現其中一名漁夫能夠將活的沙丁魚全部帶回港口,長此以往,人們對此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實質上,該漁夫只是采用了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也就是漁夫在放有沙丁魚的容器當中放入了若干條鯰魚。當鰓魚進人到容器當中之后,因所處環境相對陌生,存在恐懼感,故非常活躍,常常四處游動,隨著鯰魚的游動,使得沙丁魚也逐漸游動起來,一刻都不會停止游動,這樣就會大大減少沙丁魚因窒息而出現的死亡幾率。后來,人們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心理學上的“鰓魚效應”。基于此理論人們了解到該漁夫可以將沙丁魚安全帶回港口的原因就是盛放容器當中的“活躍分子”,促使沙丁魚日益活躍起來。在中職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充分運用這種“鰓魚效應”,進一步發揮帶頭人模范作用,讓班級充分活力。比如,班級管理中,可以借助班委會成員有效帶動班級當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學生的班級工作參與性,使每位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到日常組織活動當中去,發揮主人翁作用。再如,班級管理人員應選擇好的課代表,進而幫助學生成績提升,樹立班級表率,有效帶動每位學生的日常學習成績,從根本上強化中職班級管理。
強化理論還可以稱為修正理論,最開始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他認為人們能夠借助強化或者是負強化手段對相關行為所帶來的后果進行干預,進而對其及時修正處理。具體來說,正強化主要是指給予某種行為相應的肯定,進行報酬獎勵,可以有效增強這種良好行為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重復發生頻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獎勵或者是表揚手段。相反,負強化手段主要是借助強化物減少,進而保證目標行為概率不斷增加。實質上,能夠保證所有中職生都獲得利益的直接手段在于根據原有要求執行,實現雙方共贏目的。
中職班級管理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就目前中職學校管理工作而言,心理學效應的實際應用已經獲得了相對較好的成效,然而普及范圍還相對局限。所以,中職教育工作者們,需重視心理學效應的有效應用,尤其是中職班級管理人員,應時刻保持飽滿的熱情,更新心理學知識,實現各項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從根本上提升中職學校實際管理水平,促進中職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