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娟,高興蓮,楊英,馬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手術室,湖北武漢,430022)
手術患者是醫院內壓瘡的高發人群[1]。SHAFIP OUR等[2]報道,手術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高達8.1%~54.8%。國內研究顯示[3],23%的院內壓瘡與手術有關。一旦發生壓瘡,將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長住院時間,也會大幅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及護士的工作量[4]。手術壓瘡發生率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傳統臨床患者術后回病房或ICU時,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交接內容除了患者病情外,重點是將手術過程身體受壓部位情況進行交接班,以便患者回病房后對患者皮膚進行連續性的評估與護理,但交班僅停留在口頭上或簡單的護理記錄,不便于病房護士對患者術中情況的了解。2016年7月-12月本科室采用3S壓瘡風險評估表[5]對術中高危壓瘡患者進行評估,并將術中患者壓瘡評估情況術后由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共同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2016年1-6月選擇采用3S壓瘡風險評估表[5]篩查出的高?;颊?09例設為對照組,男395例,女 314 例,年齡 0.1~77 歲,平均(47.64±15.79)歲。手術類型:心外科手術315例,脊柱外科手術241例,神經外科手術153例。手術時間2~13h,平均(3.42±1.26)h。2016年 7月-12月選擇采用壓瘡風險評估表[5]篩查出的高?;颊?80例設為觀察組,男388 例,女 292 例,年齡 0.1~74 歲,平均(47.60±15.78)歲。手術類型:心外科手術330例,脊柱外科手術201例,神經外科手術149例。手術時間2~12h,平均(3.46±1.34)h。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淑芬農家樂的經營戶主要經濟來源有農業收入、畜牧業收入及農家樂經營收入。調查發現旅游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占40%左右。
納入標準:手術患者3S壓瘡風險評估表[5]評分≥14分、手術時長≥4h,滿足二者之一,或雖不滿足評分與手術時長標準,但術后出現壓瘡的患者同樣納入。排除術前已存在壓瘡的患者。
1.3.1 皮膚評估方法 手術過程護士采用3S壓瘡風險評估表[5]對手術患者皮膚進行評估。3S壓瘡風險評估表包括10條評估條目:空腹時間、BMI、全身皮膚情況、受壓部位皮膚、術前肢體活動、手術體位、術中壓力、術中體溫、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除手術體位為分類變量外,其余每項評分等級是1~4分,分數越高表示壓瘡發生的風險越高,超過14分即為高?;颊摺Tu估表備注部分可記錄患者皮膚異常情況 (如皮膚異常的表現及面積等)、皮膚護理措施等。3S壓瘡風險評估表已被證實有較好的信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1[6]。
1.3.3 評價方法 記錄兩組高危壓瘡患者術后當時及術后24h、48h、72h壓瘡發生率。皮膚壓瘡評判標準采用美國國家壓瘡顧問組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薦的分期標準將壓瘡分為 1~4期[7],1期指連續兩個觀察日在同一部位出現的壓之不褪色的紅斑 (用透明試管按壓皮膚3s后判斷);2期指表皮和(或)真皮受損,潰瘍表淺,表現為皮膚破損、起水皰或淺狀潰瘍;3期指全層皮膚破損,皮下組織潰爛或壞死,可能侵及深層筋膜,伴有或不伴有鄰近組織的損害;4期指深部組織受到破壞,可深達肌層、骨骼、肌腱。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氣相色譜與質譜聯用(GC-MS)方法對樣品的凈化處理要求低,前處理方法更簡單、快速,在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應用較多,應用GC-MS對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分析依然是主流[9]。UV254檢測可以反映出含有不飽和芳香環、碳碳共軛雙鍵結構的有機污染物,以及有機污染物吸收紫外吸光強度會隨著有機污染物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10]。
1.3.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過程護士采用3S壓瘡風險評估表[5]對手術患者皮膚進行評估,并在手術過程給予相應的皮膚護理,于手術結束后在患者離開手術室時,手術室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翻身查看患者皮膚,做好護理記錄,填寫完畢的3S壓瘡風險評估表[5]由手術室存檔?;颊咿D運至病房后,由巡回護士與病房護士口頭交接患者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關于患者的手術受壓部位的皮膚轉歸,再無溝通,發生壓瘡,由病房直接上報護理安全系統。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皮膚評估與壓瘡防護護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但術后填寫3S壓瘡風險評估表[5]一式兩份,手術室留存1份,另1份與病房護士交接,雙方簽字確認,并由手術室護士按評估表內容向病房護士詳細交代患者術中皮膚情況;病房護士皮膚護理參考3S壓瘡風險評估表[5]中患者術中體位、術中失血、手術時間等采用干預措施,并在壓瘡表備注部分追蹤記錄患者在離開手術室24h、48h、72h術中受壓部位皮膚狀況,對術后持續存在的皮膚問題由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共同商討,共同制訂護理措施。
第一種情況是以政策需要代替正當利益?!掇r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和《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把“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作為目標,這雖然在客觀上有利于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設立、運行,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融資主體的利益,但利益的保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也正因為如此,監管者對這些融資組織的準入進行嚴格限制,融資主體的正當利益保護不充分。
兩組高危壓瘡患者術后當時及術后24h、48h、72h壓瘡發生率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高危壓瘡患者術后當時壓瘡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高危壓瘡患者術后24h、48h、72h壓瘡發生率比較,均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壓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國外研究顯示[8-9],積極評估患者情況是預防壓瘡關鍵的第一步;國內研究顯示[10],采用壓瘡評估量表對手術患者實施壓瘡風險評估并對高風險患者采取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手術壓瘡發生率。壓瘡風險評估表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有效地找出哪些患者屬于高危壓瘡患者,并及時針對患者的特性,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或治療。本研究采用3S壓瘡風險評估表[5]針對高?;颊咝g前、術中皮膚進行評估,并給予實施壓瘡防護措施,如合理使用如啫喱墊、軟硅膠、壓瘡貼等保護性用物,術后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壓瘡發生率分別為4.94%,4.26%,均為1期壓瘡,這與相關文獻報道[11-12]基本一致。壓瘡的有效性評估可及時識別壓瘡的危險因素,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既能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又能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及無形之中增加工作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高危壓瘡患者術后24h、48h、72h 內壓瘡發生率比較,均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壓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本研究對照組患者術后手術室護士與病房交接僅限于口頭,翻身查看,交接內容不夠全面,異常皮膚結果無具體描述,術中患者皮膚受壓情況交接情況不夠全面,患者回病房后,病房護士不清楚手術過程的體位、受壓點、出血量等情況;而手術室護士也不再關注術后患者皮膚恢復狀況。觀察組患者采取手術室與病房護士術后共同管理患者皮膚,術后填寫3S壓瘡風險評估表[5]一式兩份,手術室留存1份,另1份與病房護士交接,并由手術室護士按評估表內容向病房護士詳細交代患者術中皮膚情況,病房護士術后回病房后能通過3S壓瘡風險評估表[5]能清晰地了解患者術后皮膚結果(如患者紅斑部位、面積)及手術狀況,如術中體位狀況、手術持續時間、術中失血量、術中皮膚護理措施等,根據手術室護理情況,與手術室護士共同協商制訂皮膚護理措施。由于手術壓瘡的定義雖未統一,但引用較多的是指患者在術中受壓部位于術后幾小時至6d內發生的組織損傷,其中以術后1~3d最多見[13]。因此,病房護士在壓瘡風險評估表[5]備注部分對患者術后 24h、48h、72h 的皮膚結果進行描述,這樣也便于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共同動態追蹤患者皮膚恢復情況,共同管理患者皮膚,有效防止交接遺漏,使手術室護理延伸至病房,可有效降低手術壓瘡的發生,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文獻報道一致[14]。
本研究顯示,手術室護士和病房護士皮膚合作評估及管理在手術高危壓瘡患者中的應用,能有效預防手術后壓瘡的發生及發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中3S壓瘡風險評估表[5]的應用與高危患者的入選均為單中心研究,有待增加研究中心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檢驗皮膚合作評估與管理預防手術患者壓瘡的有效性。
[1]張志慧,張積慧.護士對手術患者告知壓瘡風險的質性研究[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2):47-49.
[2]SHAFIPOUR V,RAMEZANPOUR E,GORJI M A,et al.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pressure ul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lectron Physician,2016,8(11):3170-3176.
[3]孫玉梅,張雪.手術壓瘡的護理研究與預防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05-306.
[4]LUPEAR S K,OVERSTREET M,KRAU S D.Perioperative nurses'knowledge of indicators for pressure ulcer development in the surgical patient population [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50(2):411-435.
[5]GAO X L ,HU J J,MA Q,et al.Design and research on reliability-validity for 3s intraoperative risk assessment scale of pressure sor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5(2):291-294.
[6]馬瓊,高興蓮,劉娟,等.3S評估表在術中壓瘡前饋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4):1722-1723.
[7]NPUAP.NPUAP Pressure Injury Stages [EB/OL].(2016-4-10)[2017-06-10]http://www.npuap.org/resources/educational-and-clinical-resources/npuap-pressure-injury-stages/.2018.
[8]CHOU R ,DANA T,BOUGATSOS C, et al.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a systematic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view[J].Ann Intern Med,2013,159(1):28-38.
[9]QASEEN A,MIR T P,STARKEY M,et al.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 Med,2015,162(5):359-360.
[10]蔣維連.Waterlow量表在俯臥位及外科顱腦手術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96-97.
[11]郭月,余云紅,趙體玉.手術室患者壓瘡臨床特點的回顧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29(24):36-39.
[12]KARADAG M,GUMUSKAYA N.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surgical patients:a sample hospital in Turkey [J].Journal ofClinical Nursing,2006,15 (4):413-421.
[13]胡愛玲,鄭美春,李偉娟.現代傷口與腸造口臨床護理實踐[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115.
[14]張軍花,鐘奕,馮嵐.手術室及病房護士共同參與骨科手術患者皮膚管理的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6,31(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