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



[摘要] 目的 總結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低血糖預防中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依據不同護理,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在該院接受干預的60例糖尿病患者為2組,30例以常規方法展開護理為基礎組,30例于常規護理同時展開細致護理為細致組,對照2組低血糖發生情況。結果 細致組3.33%出現低血糖,與基礎組的20.00%對比顯著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低血糖值對比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細致組96.67%表示對護理滿意,相較于基礎組的73.33%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患者,展開細致化護理干預可實現低血糖的有效預防,使患者滿意度得以提升。
[關鍵詞] 糖尿??;低血糖;預防;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125-02
糖尿病是常見慢性疾病的一種,我國現階段約有9.7%的人患糖尿病,此病可引發多種并發癥,低血糖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1]。此并發癥若不及時展開干預,可能會致使心臟、腦受到不可逆的損害,使患者生命受危及[2]。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需對低血糖的預防性干預進行強化,護理干預是其中的主要措施。近年來,該院對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實施預防時,展開了細致化的護理,為對效果進行進一步探討,該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60例患者為2組,一組以常規方法展開護理,一組于常規護理同時展開細致化護理,現對2組護理過程、結果行如下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共納入60例患者為對象,均為糖尿病出現進入該院接受干預的患者,依據不同護理,行如下分組:細致組30例,男22例(73.33%),女8例(26.67%),60~75歲,均值(67.6±5.7)歲,1~8年的病程,均值(4.6±3.5)年;基礎組30例,男21例(70.00%),女9例(30.00%),60~75歲,均值(67.7±5.6)歲,1~7年的病程,均值(4.4±3.6)年。60例患者均經多項檢查確診為糖尿病,都是2型,已將有嚴重并發癥、機體其他嚴重疾病合并、認知與精神有障礙者排除。2組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對比。
1.2 方法
基礎組以常規方法展開護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飲食與運動常規指導、心理護理等?;诖耍氈陆M展開低血糖預防方面的細致化護理:(1)合理用藥方面的細致護理。指導患者嚴格遵照醫囑服用,尤其是初始劑量,不得盲目自主加大。此外,對胰島素應用的方式進行細致化講解,確保用量規范,不得過量使用。用藥期間,全程監測血糖,一旦有低血糖的相關癥狀出現,立即經靜脈、口服予以葡萄糖,以使低血糖危險性降低[3]。(2)科學飲食方面的細致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展開治療時,飲食干預是一項主要措施,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通過飲食控制血糖時,需確保機體所需營養能夠得到滿足,以對盲目減少進食量導致的低血糖進行預防。同時,密切詢問患者有無腹瀉、納差等癥狀出現,若有,監測血糖,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并告知醫生,以便于通過降糖藥物用量調整來對低血糖進行預防。(3)適當運動方面的細致護理。臨床上通常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此時,護理人員需對適當運動的方法、運動量等進行詳細講解,指導患者不要在空腹狀態下運動,運動時間最好定于用餐后的2 h之后,且保持一定規律的運動,不要盲目增大運動強度[4]。此外,指導患者運動時注意以下事項:①運動之前,須熱身;②隨身對血糖儀、糖塊餅干、急救卡進行攜帶;③運動時注重對水分進行補充;④每一次運動之后,均展開一次血糖監測。(4)血糖監測方面的細致護理。詳細把低血糖的一些前區癥狀介紹給患者,并向患者講解展開血糖監測的方法,指導患者每天餐前、餐后均展開一次血糖測量,若有心悸、出汗等出現時,及時對血糖進行測定,若有異常,及時和醫生進行聯系。(5)健康教育。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全面、有效的交流,通過交流告知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血糖監測重要性、低血糖癥狀等,使患者及其家屬對低血糖的認知度提升,自主預防。另外,對科學干預的意義進行介紹,囑咐患者不要盲目對保健品、民間偏方進行應用。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統計低血糖出現情況;②自主對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制作,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展開調查,了解其對護理服務是否滿分,共分部滿意、尚可、滿意3級,通過尚可率+滿意率來計算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處理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低血糖出現情況
細致組3.33%出現低血糖,基礎組20.00%出現低血糖,兩組對比,細致組低血糖發生率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低血糖值對比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對比2組滿意度
細致組96.67%表示對護理滿意,基礎組73.33%表示對護理滿意,組間滿意度對比,明顯細致組較高(P<0.05),見表3。
3 討論
在糖尿病相關并發癥中,低血糖是常見的一種,此并發癥可致使交感神經產生興奮癥狀,中樞神經則會有抑制癥狀出現,具體表現為出汗、嗜睡、心悸、手顫等[5]。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①過度對血糖進行控制,盲目將進食量減少。②長期疾病影響下,患者胰島素降解速度下降,使體內有胰島素蓄積[6]。③患者肝腎功能減退,致使體內降糖藥物半衰期出現延長趨勢,難以對降糖藥物進行降解與排泄。第四,降糖藥物應用過量。⑤過度進行運動。⑥盲目對一些中成藥、保健品進行服用,其中的磺脲類物質會引發低血糖[7]??傊?,對于糖尿病患者,相較于高血糖,低血糖危險性更高,且低血糖癥狀有一定隱匿性,早期經常難以發現。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展開干預時,臨床上需注重低血糖預防方面的護理干預,動態對患者血糖展開監測,依據患者血糖、飲食控制情況,定期對降糖藥物、胰島素用量進行調整。同時,對胰島素進行應用時,需對配伍禁忌進行考慮,并確保用藥劑量、注射方法的規范性[8]。另外,予以患者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科學指導,以實現低血糖的有效預防。
該次研究,一組患者僅展開常規護理,一組于常規護理同時展開細致化護理,結果顯示,細致組3.33%出現低血糖,和基礎組的20.00%對比明顯較少,P<0.05);兩組低血糖值分別是(2.7±0.8)mmol/L、(2.5±0.4)mmol/L,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護理的滿意度分別是96.67%、73.33%,對比顯著細致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干預,臨床上應該從多個方面予以患者全面而細致的護理,使低血糖的發生得到有效預防,從而使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更為滿意。
[參考文獻]
[1] 賀婕,陳滋華.延續性護理對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識知曉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6):948-949.
[2] 黃金,夏杰瓊,周雯,等.低血糖生成指數和低血糖生成負荷膳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人體測量學指標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18-423.
[3] 桂明東,朱德發,張麗燕,等.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5(12):56-58.
[4] 梁彩虹,熊萬軍.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J].河北醫藥,2017,39(10):1461-1463.
[5] 賴美錚,吳鳳玲,彭穗娟,等.持續質量改進提高護士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規范處理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9):2378-2381.
[6] 丁相云,尹兵,郭偉,等.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家庭醫生式服務過程中出現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2016,37(5):530-533.
[7] 錢榮立.高度警惕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無癥狀低血糖引發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險[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3):198-199.
[8] 李冬梅.80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產生低血糖原因的初步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73-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