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稅收會計和財務會計系會計領域之中的不同部分,但是二者之間卻又存在著一定關聯性。現今,隨著我國會計制度以及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這兩種制度也隨之被分離開來。對此,本文通過對稅收會計和財務會計存在的差異性進行研究分析,借此明確兩種制度之間的區別,幫助工作人員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采取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稅收會計;財務會計;差異分析;協調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稅收會計制度和財務會計制度也隨之不斷進行改革,這直接導致我國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之間的差異性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國要想有效穩定自身的財政稅收,保障企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對稅收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協調對策。
1 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差異分析
1.1 工作目標存在差異
稅收會計主要是以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進行工作的,其主要的工作目標就是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效防止出現偷稅、漏稅等多方面的問題,保障我國稅款征收工作的及時性以及稅款征收的充分性。財務會計則是以企業單位的利益為出發點進行工作的,其主要工作目標就是保障企業單位之中各個部門所提供的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可靠性,借此有效保障企業單位利潤分配工作的公平性。同時對于企業單位在實際運營過程當中產生的成本進行有效核算。通過財務會計企業單位能夠更加快速、有效地制定經營活動策略,促進企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稅收資金屬于國家,其他企業單位以及個人對其都沒有支配權,因此稅收并不存在盈利虧損的說法。財務會計工作之中,資金都是由企業單位進行支配的,因此企業單位在日常運營的過程當中需要對資金進行有效規劃,這就對會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借此達到提高企業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1]。
1.2 核算原則存在差異
稅務會計主要是依據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經營業務根據稅收原則進行的核算工作。財務會計主要是根據工作流程、核算方法以及稅法進行相關工作的。財務會計工作的原則可以應用到稅務會計工作之中,稅務會計的工作也需要結合財務會計之中的相關條例進行,可以說稅務會計的基礎為財務會計,而稅收的理論又會對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以核算原則歷史成本為出發點來看,稅收會計工作具備法律效力,這就代表著稅收會計工作具備合法性。歷史成本為稅收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利支持,通過歷史成本原則能夠為稅收訴訟工作提供關鍵性依據,而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來說只能夠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以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出發點,財務會計工作主要是將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核心基礎,而稅收會計工作則是以收付實現制度為基礎,此外為了提高征稅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還會將稅法和權責發生制原則有機結合起來。
1.3 依據存在差異
在進行財務會計工作過程當中,經常會涉及到會計分期假設的問題。企業單位在對其進行實際劃分的時候,需要結合自身的業務實際情況,嚴格遵守劃分的原則進行劃分工作。會計分期主要指的是對企業單位日常運營過程當中涉及到的經濟業務進行階段性劃分,借此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單位信息處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進行稅收會計工作的過程當中,稅收會計必須要嚴格遵守稅法之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分期處理工作。如分期收款銷售業務會計核算原則與稅法在收入時間和計量金額方面均存在差異,如何協調解決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之間產生的差異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實際問題
對稅收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分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對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共同性進行精準把握,才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 協調對策
2.1 建立一個完善的財稅協調機制
我國財稅制度和稅法法治規定的部門是不同的。其中財務會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由我國財政部門所制定,而稅務會計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則是由稅務局所制定。這直接導致財務會計法律法規和稅務會計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不同之處,但是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這也充分說明了企業單位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是可以通過協調工作來完成的。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應當注意加強財務會計制度和稅務會計制度之間的協調工作。在進行工作時,財務會計部門負責人和稅務會計部分負責人之間要加強聯系,定期對相關政策進行分析和討論,分析財務會計相關政策和稅務會計相關政策之中存在的不同之處,并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而對二種制度進行完善,提高協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防止企業單位出現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2]。
2.2 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內容
要想對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進行有效協調,我國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在會計準則之中增加涉稅信息披露的內容,特別像上市公司之類的企業尤為重要,使得會計政策與稅收政策相協調,同時也能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讓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更好的為經濟政策服務。
例如,企業單位需要將國家給予的一些針對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減免政策披露出來,同時在自身的利潤表之中增加納稅調整增加額以及應納稅所得額項目,在內部建立一個完善納稅核算系統。
2.3 嚴格落實新準則下的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
對于出臺的新稅收政策、新會計準則、財稅制度等,企業單位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標準進行落實,借此對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進行有效協調,有效防止一些虛假信息對這兩種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產生嚴重影響[3]。如分期收款銷售業務由于會計準則的變化導致與稅收政策有所矛盾,因此有必要對稅收政策進行修改,以提高企業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降低企業的會計核算成本,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同時也有效保證了國家稅收收入。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項經濟制度也隨之不斷發生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稅收會計制度以及財務會計制度的分離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有鑒于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企業單位必須要將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有效協調,準確把握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借此有效將二者分離的同時,對二種工作進行進一步完善,借此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宏.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差異分析及協調對策[J].現代商業,2017 (25):125-126.
[2]任萍.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及協調研究[D].蘇州大學,2006.
作者簡介:何小霞(1975.11-)女,本科,湖南長沙,漢,職稱:注冊會計師及注冊稅務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