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坤耀
【我的主張】蒙以養正 立德樹人
所謂蒙正教育,是指教育者要立足兒童“蒙”的天性,通過激發兒童對求知的原生動力,引導學生正言、正行、正德、正智,培養具有向上、向善、向美特質的、人格健全的學習者,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蒙正教育的關鍵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的教育來感化人、激勵人;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發展人,使受教育者的智慧得以啟迪,人格得以健全,靈魂得以喚醒,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蒙正教育作為我校辦學主張,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其一,蒙正教育是社會倫理道德和個體生命意義的和諧統一。“蒙正”,語出《易經·蒙卦》“蒙以養正,圣功也”。意思就是說,在童蒙時期,進行正確的德行教育,對于兒童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可見,“正”作為一種偉大的人格精神之美,它體現了社會價值追求和個體的生命意義,是社會倫理道德和個體內在情感意志的統一。
其二,蒙正教育是當代社會對學校育人的基本要求。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今后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抓住了“如何培養人”這一教育問題的實質和核心,是黨對當代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其三,蒙正教育是我校對“立德樹人”育人理想的自覺追求。教育的關鍵在于“立”人,其根本任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學校要著眼于師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師生的發展機制,全方位構筑師生的發展平臺,促進師生主動發展,從而為學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鋪路。這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我校對教育理想的自覺追求。
【我的踐行】正德重行 明理成人
一、確立蒙正兒童立場
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兒童的發展,那么,作為教育的“發出者”,兒童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真正需求又是什么?只有真正認識兒童和發現兒童,才能堅守兒童立場。蒙正教育認為,兒童立場的特質與核心是如何看待兒童和發現兒童。兒童應該是向上、向善、向美的,這才是兒童立場的本質。蒙正教育的起點和終點就是確立兒童的立場,尊重學生的成長基礎和需求,對學生實施正言、正行、正德、正智的教育,讓教育回歸兒童本質。
二、豐富蒙正文化內涵
蒙正教育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覺得,淳善、尊重、責任、自信、多樣是其最鮮明的文化符號。淳善——指向學生的品性,包含其質樸純真、積極樂觀、向善向上的良好品質;尊重——指向學生對人事物的態度,能尊重身邊人、理解身邊事、愛護身邊物;責任——指向學生對自己和社會的擔當,明確自己在校、在家、在社區作為小公民的權利;自信——指向學生內心的力量,面對現實困難有成為未來合格建設者的信心;多樣——指向學生全面基礎上的個性發展,呈現思維悅動、表達生動、體驗激動、藝體靈動的特質。為了達成這些文化特質,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探索了親歷——感悟——評價——達成的“體驗式”教育范式,讓學生在學習建構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探究和積極評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熱情,并在親近和親歷的學習中,鼓勵學生做出個性化的理解和創見。
三、建設蒙正生態課程
(一)聚焦體驗,關注成長經歷
美國課程專家威廉·多爾指出:“課程已從學程的內容、科目及學程表,變為在學校領導或指導下給學習者提供的一切經驗。”由此,我們將“以勞養正、以正育蒙”作為蒙正特色課程的主體,提出“課程是每個孩子的童年經歷”的建設宗旨。一是生活體驗重在勞動體驗以及基本能力的體現,這是尊重孩子在“手腦并用”中成長自己的一種生活教育;二是龍門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在家庭教育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們更需要通過學校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課程去認識、了解,融入社會,從而對未來生活充滿正向期待;三是通過生活課程的實施,能更好達成和實現蒙正教育主張的育人目標。
(二)孵化特色,彰顯文化品牌
“三大平臺”,即閱讀引領一生、運動強健一生、藝術滋養一生。這是我校為孩子一生幸福著力打造的三大成長平臺。閱讀方面主要從創建“開放式”閱讀環境入手,通過設置開放書吧,推動每天閱讀一小時,舉辦閱讀節、圖書漂流、讀書分享會、閱讀考級等活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閱讀引領一生的成長;運動方面主要從人人會跳繩入手,通過做繩操、跳繩舞、開展跳繩考級等推動全校性跳繩運動,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增強體質;藝術方面主要從優化藝術課程入手,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分學段開設豎笛、葫蘆絲、合唱、剪紙等校本課程,讓每個孩子在小學階段至少掌握一種樂器、一門手工。通過開展“三大平臺”系列教育,培育學生“正向”的人格品質,彰顯學校文化特質。
“四大典禮”,即開筆禮、入隊禮、拜師禮、畢業禮。“開筆禮”在新生入學第一天舉行,是傳統文化中一種啟蒙教育形式,又稱“破蒙”。“入隊禮”在每年的少先隊日舉行。“拜師禮”在每年9月1日舉行,是學校根據傳統禮節舉行的一場隆重又別具深意的入學儀式。“畢業禮”旨在畢業前夕,通過舉辦系列活動來展示六年來的教育成果,表達學生對母校、父母和老師的感恩之情,讓每個孩子為小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五大節日”,即悅讀節、繩藝節、書畫節、科創節、感恩節。這五大節日分布在每年的不同時段,是我校為全體師生傾力打造的節日文化,是學校獨有的教育財富。精彩紛呈的校園節日形成了校園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營造了智慧、禮儀、健康的校園新氣象,讓孩子們在感受節日快樂的同時,增強活動能力,提高核心素養。
(三)多元評價,善待兒童成長
蒙正課程的實施和有效推進,離不開評價的保障。為此,我們深入挖掘學科“蒙正”教育元素,將學科素養與學科蒙正相融合,嘗試進行多元評價。一是遞進式評價,我們從“愛勞動、勤學習、樂鍛煉、善勤儉、懂感恩、守誠信、講禮節”等七個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實行三級遞進評價;二是影響力評價,為促進特色課程的良性運行,推進特色項目的發展,我們在總結“遞進式評價”的基礎上,對課程本身、學生及教師影響力進行評價,將自評與他評、動態與靜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通過多元評價,促進蒙正課程的實施。
總之,蒙正教育植根于傳統教育思想,立足于兒童成長規律,體現了我校對“立德樹人”教育理想的價值追求。我們期待,“蒙正教育”在龍門中心學校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引領我校師生觸摸教育這片更廣闊的藍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