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芬


當前教學中常遇到的一種情況是:學生對具體、形象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對抽象的內容不易接受。如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呢?現以北師大版五下“包裝的學問”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從表象開始,初步抽象
表象思維是溝通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橋梁。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逐步抽象,要重視表象思維在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上升過程中的作用。運用觀察、操作、實驗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指導學生用抽象的方法解決問題。
【活動一】包糖果
六一節快到了,老師想把同尺寸的兩盒糖果(長20cm,寬15cm,高5cm)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約包裝紙?(接口處不計,單位:cm)
1. 議一議。
師:看到這個問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 擺一擺。
兩盒糖果包成一包,可以怎樣包?有幾種不同的方案?(同桌合作,動手操作,畫出草圖)。
3. 算一算。
你能計算出哪一種方案最節約包裝紙?算一算、填一填。
4.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匯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簡單的包裝拼擺游戲學生卻很喜歡,他們通過動手操作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接著讓學生列表,整理歸類,填寫表格,再觀察比較,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就這樣,讓學生從表象開始初步抽象出“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
二、重比較類推,建構抽象
數學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使得數學結論和方法都具有相關性和相似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性質,注重類比聯想,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結論或方法;再通過發掘新知識的相同點或相似點,進行類比推理,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方法的創新,逐步培養抽象思維。
【活動二】包磁帶
1. 將四盒磁帶包成一包。你能想出幾種包裝方法?可以先畫出草圖來表示你的想法,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磁帶長110mm,寬70mm,高16mm)
2. 說一說自己的包裝方法。
3. 小組合作算一算、填一填,哪一種方案最節約包裝紙?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分析比較后,反饋如下:
4. 交流體會。
師:對照這些數據和我們的思考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這個環節讓學生將2個相同長方體的包裝方案遷移到了學習4個相同長方體的包裝方案。學生感受到了長方體數量不同,包裝方案也不同,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每一個方案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知識的獲得過程,又在比較歸納中發展了抽象思維。
三、重應用檢驗,深化抽象
知識不等于能力,能力生發于實踐。數學教學中要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遷移、同化,還需要引導學生回到學習中去應用檢驗。
【活動三】包裝更多物品
師:如果有更多的長方體磁帶(課件出示12盒磁帶)包裝在一起,猜猜是不是也像剛才一樣,只要大面重疊,就最節省包裝紙呢?下面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 要求:小組合作畫出草圖,然后請組長展示組里認為最節省材料的包裝方法。
2. 討論:
(1)說一說,你們組有幾種不同的拼法?展示你們組認為最節省的包裝法。
(2)算一算,最節省的包裝法減少的面積是多少?
(3)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
3. 反饋:
通過計算學生發現:排成兩排(12=1×2×6)時更節省包裝紙,又便于攜帶。但是受之前拼4盒磁帶盒的思維定勢影響,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面重疊(12=1×1×12)最節省包裝紙。這正好給學生造成認知沖突,發展抽象思維。
通過分析還發現:考慮不同包裝方案,可以從“體積=長×寬×高”入手有序思考。當長、寬、高三個數最接近時,即它們相加的和最小的時候,也就是形狀接近正方體時表面積最小。
通過比較辨別、應用檢驗,讓學生充分發揮團隊精神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他們感受到了思考問題時要從多角度出發,從而充分培養學生的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訓練了學生的空間思維,深化了學生的抽象思維。
四、重活動延伸,升華抽象
抽象概括過程是認清數學對象的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它貫穿于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因此,教師要重視拓展活動,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社會實踐中猜想、類比、推理、歸納,從而升華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使他們學會總結、發現數學規律。
【活動四】設計新包裝
師:今天我們探究了包裝的學問,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學習活動的價值。
師:請你們留心生活,看看超市里哪些商品的組合包裝比較特別,想想廠家為什么這樣包裝?你能為它的包裝設計新方案嗎?
生活是數學實踐和創新的源泉。只有讓學生回歸生活,在真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感受、比較,才能打破思維定勢,促進實踐創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