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個體化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該院接受干預的6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為2組,30例展開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另外30例展開個體化的護理為觀察組,對比2組血糖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空腹狀態、餐后2 h的血糖均較對照組低,且觀察組96.67%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與對照組的73.33%對比顯著較高(P<0.05)。結論 對糖尿病老年患者展開個體化的護理可實現血糖的有效控制。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血糖;個體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 R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b)-0127-02
糖尿病屬于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一種,血糖異常升高是其常見表現,此病治愈方案現階段仍處于缺乏狀態,臨床干預主要是將血糖控制在一定水平內[1]。對于糖尿病患者,需展開終身干預,護理干預是其中的主要方法。近年來,該院對糖尿病老年患者展開個體化的護理,為對此護理在血糖控制的效果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該次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分60例患者為2組,一組行以上護理,一組展開常規護理,現將2組護理過程、效果進行如下對照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共納入60例患者為對象,均為在該院接受干預的患者,依據護理方式,行如下分組:觀察組(30例),均為女性,62~82歲,均值(72.1±5.8)歲,3~15年的病程,均值(9.3±3.7)年;對照組(30例),性別均為女,61~82歲,均值(72.2±5.7)歲,3~16年的病程,均值(9.5±3.6)年。60例患者糖尿病已經多項臨床檢查確診,都是2型,已將合并存在其他嚴重疾病、認知與精神有障礙者排除。客觀對比2組以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30例展開個體化的護理:(1)心理方面的個體化護理?;继悄虿『?,患者需接受終身性治療,受此影響,患者心理情緒大多會處于負性狀態,不僅可能促進病情進展,而且會影響干預依從性。對此,護理人員與需與患者展開全面交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了解之后,分別展開相應的心理干預:以不同的方式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進行介紹,如發病原因、干預方式、情緒與病情的關系等,使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偏差認知得到糾正,從而使其因過度擔心病情而產生的負性情緒減輕[2]。同時,若患者有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存在,介紹病情、年紀類似因心態良好病情被有效控制的病例,使患者信心提升。此外,依據患者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等,介紹不同的情緒紓解措施,如聽音樂、看書、垂釣、與他人傾訴等,并指導患者通過相應方式對情緒進行紓解,保持相對良好的心態。
(2)個體化的飲食護理。在糖尿病干預中,飲食方面的干預必不可少,對此,護理人員應該詳細將血糖變化中飲食產生的影響介紹給患者,定時幫助患者對相關營養指標進行測定,依據此,對個性化的食譜進行制定,并指導患者定時進行進餐。其中,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清淡為宜,適當多對富含維生素B、膳食纖維的食物進行食用,鹽少食,膽固醇、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甜品不要食用,確保一天對20種以上的食物進行食用,一天多餐,一餐少食[3]。
(3)運動方面的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應展開一定運動,但運動強度、方式需因人而異。因此,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身體狀況、血糖水平等展開運動方面的指導,空腹狀態下不宜運動,運動的強度不得過大,運動之前,需進行5~10 min的熱身運動,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控制在30~40 min左右[4]。并囑咐患者對以下事項進行注意:①運動前必須先進行熱身,以對關節、肌肉拉傷進行預防;②隨身對血糖儀、急救卡、糖塊餅干進行攜帶;③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用餐之后的60 min;④運動時,需注意水分的補充,并注重血糖、心率等監測;其五,每次運動完成后,均需對血糖進行監測,以便于對低血糖進行預防[5]。
(4)用藥方面的個體化護理。糖尿病患者往往需接受降糖藥物、胰島素等治療,護理人員需依據醫囑,對患者用藥給予相應指導[6]。對降糖藥物進行應用者,詳細介紹規范進行服藥的必要性,指導患者嚴格對用藥劑量、服藥時間進行遵守,并對相應的藥物不良反應及處理方式進行介紹。對于以胰島素展開治療者,對胰島素注射方式進行介紹與培訓,確?;颊呖梢砸幏秾σ葝u素進行應用。
對照組則展開常規的護理:如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常規飲食與運動指導等。
1.3 觀察內容
①分別于干預前后對患者空腹狀態、餐后2 h的血糖展開測量與對比;②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展開調查,調查表自制,分3級,不滿意、尚可、滿意,通過尚可率+滿意率來計算總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相關數據的處理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計量資料的表示以(x±s)進行,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示以[n(%)]進行,通過χ2檢驗,如果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血糖
干預前,2組空腹狀態、餐后2 h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血糖對比,觀察組以上項均顯著較低(P<0.05),見表1。
2.2 對比滿意度
觀察組96.67%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對照組73.33%表示對護理服務滿意,組間對比,觀察組顯著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這一疾病有比較長的病程,干預過程中,血糖經常會反復升高,致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7]。現階段,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干預,除了通過藥物展開相應的對癥治療外,臨床上還應注重護理干預的實施。不同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性格、喜好等方面有較大差異,不可單一以相同的護理模式展開護理,否則理想效果將難以實現[8]。對此,該院基于不同患者具體情況的考慮,對糖尿病老年患者展開個體化的護理,從心理、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個體化指導與護理,使不同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盡量得到滿足。
該次研究,2組患者分別展開常規、綜合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空腹狀態、餐后2 h的血糖均較對照組低,護理滿意度較對照高(P<0.05)。可見,個體化的護理可對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使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老年患者,臨床上可積極展開個體化的護理,以實現血糖的有效控制的有效預防,進而實現患者病情的有效改善與控制。
[參考文獻]
[1] 蔡媛媛,梁海琳,俞潔.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155-157.
[2] 陳娜,耿莉,陳璇,等.延續護理對糖尿病病人干預效果的系統評價[J]. 護理研究,2016,30(16):1966-1972.
[3] 常小霞.護理干預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和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6):1017-1018.
[4] 王婷對糖尿病并發癥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0):275-276.
[5] 鄢立華.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并發癥預防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0):97-98.
[6] 甄秀白.2型糖尿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意義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219-221.
[7] 張杰靜.糖尿病護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1):152-153.
[8] 趙慶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效果的影響[J].甘肅科技,217,33(2):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