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摘要] 目的 探析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護理的方法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該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術后行常規護理的41例患者為參照組,術后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41例患者為研究組。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血糖、并發癥情況及預后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和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和GOS評分分別為9.76%、2.44%和(3.53±0.75)分,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血壓和血糖,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糖尿病;術后護理;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127-02
高血壓腦卒中是非外傷因素引起的腦實質內出血,屬于原發性腦損傷,是神經科常見的急危重癥,病情嚴重者可誘發腦疝導致患者死亡,而機體高血糖狀態是影響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1]。筆者選取該院于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患者進行該次研究是為了探析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護理的方法及對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血管疾病中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繼發性腦出血、合并嚴重慢性疾病、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及近1個月內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根據術后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男女比例25∶16;年齡最小47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59.24±6.53)歲;出血部位:殼核出血4例、上腔出血6例、腦葉出血8例、小腦出血7例、腦干出血11例、腦室出血5例;腦出血量最少40 mL,最大100 mL,平均(68.53±7.28)mL;腦出血前已診斷為糖尿病14例、應激性糖尿病27例;患者入院時的意識狀態:意識清楚5例、嗜睡9例、昏睡8例、淺昏迷11例、深昏迷8例;高血壓病史:最短2年,最長27年,平均時間(11.85±4.32)年。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7∶14;年齡最小45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9.27±6.56)歲;出血部位:殼核出血5例、上腔出血5例、腦葉出血8例、小腦出血8例、腦干出血11例、腦室出血4例;腦出血量最少40 mL,最大97 mL,平均(68.52±7.26)mL;腦出血前已診斷為糖尿病15例、應激性糖尿病26例;患者入院時的意識狀態:意識清楚6例、嗜睡8例、昏睡9例、淺昏迷11例、深昏迷7例;高血壓病史:最短3年,最長27年,平均時間(11.87±4.3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腦出血量、入院時的意識狀態、糖尿病的發生時間及高血壓病史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性研究。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給予患者遵醫囑給藥、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飲食護理等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①血壓和血糖的控制:根據患者血壓和血糖的水平確定監測頻率,當患者收縮壓≥130 mmHg、連續2次血糖>12 mmol/L,須給予針對性的藥物進行干預,且用藥1 h后復查血壓和血糖,并及時調整藥物的用量。②體溫護理:術后每30 min測量1次患者的體溫,若患者并發中樞性高熱時,可采用酒精擦拭和冰袋降溫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緩慢的物理降溫,避免誘發寒顫反射加重患者的病情。③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囑患者定時使用漱口液漱口以保持口腔的衛生,并可通過涂擦甘油預防口腔潰瘍;定時清潔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預防肺部感染;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和扣背1次,每日用溫水擦浴,并應用海綿圈和氣墊床緩解重點部位的壓力,預防壓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血糖、并發癥情況及預后情況。應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3]和死亡情況對患者的預后進行評估,其中GOS評分于患者出院時評估,分值為1~5分,且分值的高低與患者預后的好壞呈正相關。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血壓、血糖和GOS評分均為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為計數資料,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若存在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和血糖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和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情況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預后情況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死亡率(2.44%)顯著低于參照組(14.63%)(χ2=3.904 8,P<0.05),GOS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治療以手術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緩解腦出血后繼發的一系列惡性循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預后為主要目的[4]。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合并的糖尿病可分為腦出血前已診斷為糖尿病和應激性糖尿病2種,其中腦出血前已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的高血糖狀態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用量不足及機體內升血糖激素增多的關系密切,應激性糖尿病與機體的應激狀態有關[5],二者均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表現,該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術后實施常規護理后血壓和血糖均較高。腦出血前已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白細胞內的糖代謝和糖酵解能力障礙,導致中性粒細胞趨化、游走、吞噬及殺菌的能力均下降,減弱了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高血壓腦出血本身及手術治療均會誘發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對交感神經-腎上腺和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產生了強化作用,分泌過多的胰島素拮抗激素,加快了患者機體內糖原的分解和異生,降低了糖耐量水平,導致患者血糖升高[6],而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較高的血糖水平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減少腦組織的血流量,導致細胞中Ca2+超載,產生了大量的興奮性氨基酸或自由基,進一步損傷腦組織[7]。該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護理后的死亡率為14.63%,GOS評分為(1.94±0.42)分。同時機體的高血糖狀態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條件,會引起患者微循環和神經系統的障礙,易引起并發癥[8],該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27%。
研究組患者術后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控制血壓、血糖及預防并發癥等護理干預后,血壓和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GOS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和血糖,減少患者的并發癥,改善患者的預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何瑞玲,陳潔,曾暉,等.不通血糖控制方案對腦出血術后應激性高血糖患者預后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7, 22(2):137-141.
[2] 呂慧華.尿激酶聯合YL-1型血腫穿刺針微創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糖及血清CRP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5):684-686.
[3] 朱長琪,孟令毅,楊靜,等.隨機血糖和乳酸脫氫酶水平在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評價中的意義[J].重慶醫學,2015,44(23):3242-3244.
[4] 白雪浩,李建輝,楊繼軍,等.自發性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7):170-171.
[5] 季明.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的術式選擇及圍手術期處理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6):189-190.
[6] 李毅,何煦,楊剛毅,等.腦出血患者早期高血糖與其近期死亡率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0):918-923.
[7] 向玲,昌盛,胡如海,等.腦出血患者入院時血糖、血壓、心肌酶、D-二聚體與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7,12(2):123-126.
[8] 徐志霞,張良玉.強化血糖管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出血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 19(16):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