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迎
摘要 目的:探究藥劑師在臨床用藥指導中應用循證醫學理念的效果。方法:收治各科室患者1248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用藥指導,觀察組應用循證醫學理念進行臨床用藥指導,對比兩組患者有關臨床用藥管理效果的評價、醫院感染情況及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用藥管理優良率93.59%,與對照組的71.79%相比均明顯較高(P<0.05);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1.12%,與對照組的3.53%相比均顯著較低(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醫學理念應用于藥劑師臨床用藥指導中可有效提高用藥管理水平,降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縮短病程。
關鍵詞 藥劑師;用藥指導;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即明確疾病診斷,確定循證問題,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與個人臨床經驗、技能,尋找最佳證據以達到最優治療效果的科學思想與工作指導方法。藥劑師由于個人能力與經驗的局限性,在臨床用藥中存在一定差錯。相關研究指出,循證醫學理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規范藥劑師臨床用藥行為,提高其用藥水平。本研究中臨床藥在師用藥時應用循證醫學理念作為指導,研究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12月我院藥劑師應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前各科室收治的患者624例為對照組,2016年1-8月我院藥劑師應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后各科室收治的患者624例為觀察組。觀察組男368例,女256例,年齡5~68歲,平均(35.25±8.96)歲;科室分布:兒科40例,婦科84例,骨科108例。對照組男376例,女248例,年齡7~65歲,平均(34.12±8.33)歲;科室分布:兒科45例,婦科80例,骨科1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用藥指導。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醫學理念指導:①尋找循證證據:加強藥劑師有關循證醫學理念的培訓,參照《臨床用藥指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國現代藥物應用》,并結合致病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各科室臨床用藥問題分析報告、醫院感染報告、藥代動力學特點、患者病情、藥劑師臨床用藥經驗等,從而對臨床合理用藥開展指導。②合理用藥方法:按照循證醫學原理,記錄不合格處方,并進行分析;綜合分析藥品領取、核對、召回等制度,加強對抗菌藥物知識的學習;定期抽取患者病歷,對處方進行點評;掌握適應證,若臨床用藥提示可以不用則盡量不用;嚴格監管預防性用藥范圍,禁止給予發熱原因不明患者及病毒性感染所致疾病患者抗生素;對病情嚴重且判定為細菌感染患者可以給予抗生素;嚴格遵守臨床用藥原則,盡可能降低細菌耐藥性。③設立用藥品咨詢處,資深藥師對不合理用藥進行講解;同時進行信息聯網,舉辦健康用藥講座等。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用藥管理情況、醫院感染情況及住院時間。臨床用藥管理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用藥行為、藥品管理、藥品核對與配制等方面,滿分100分,85~100優,65~84良,<65差。優良率為優例數與良例數之和在總例數中所占的比值。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的用藥管理優良率及醫院感染發生率等計數資料均采用“%”百分比進行相關描述,差異以x2檢驗;住院時間等量資料均使用(x±s)進行相關描述,差異使用t檢驗;并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上數據均導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系統處理。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管理情況:觀察組患者優良率93.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79%(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醫院感染情況:觀察組患者醫院感染率1.12%,低于對照組的3.53%(P<0.05),見表2。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3.14±1.37)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8.62±2.59)d,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循證醫學與藥學服務相結合已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循證醫學在尋求最佳證據過程中需要大量且論證有力的證據,循證醫學充分運用現有文獻與相關研究成果,并與患者基本情況相結合,使醫學決策能夠基于當前最佳證據,從而彌補藥劑師自身經驗不足等傳統弊端,提高了臨床用藥水平。
現代臨床藥劑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理念與知識跟不上藥學科技的發展,原有的知識與理論無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導致工作中出現用藥失誤,引發醫院感染,對患者疾病治療與預后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相關研究指出,藥房管理中存在管理不科學、制度不完善、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也與醫院感染率較高具有相關性。本研究在臨床藥師用藥指導中應用循證醫學理念,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用藥管理情況優于對照組,醫院感染率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較短。提示,循證醫學理念可規范藥劑師用藥行為,提高用藥合理性水平,提高自身素質,減少感染情況,促進患者康復,保證用藥安全,改善預后,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