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麗
摘 要: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翻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認識語言學的深入發展和進一步探究也為英語翻譯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認知語言學在英語學習方面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而這也給英語翻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有針對性的以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為切入點,著重指出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的問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探究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的應用,希望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英語翻譯;應用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從廣義上主要指的是只要能夠把人的語言能力看作是認知能力來看,這種情況下都可以稱之為認知語言學。針對認知語言學的來源而言,主要是有針對性的通過源于經驗的一種現實主義,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于相關的哲學理論進行吸收,并切實有效的融合心理學、人類學、神經科學等一系列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認知語言學所著重探討和分析的是人的語言和認知能力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和模式中,在很多方面都深切體現出這樣的內在關系。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也有著很多方面的應用。
二、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特征
1.體會性特點。人對于事物的認識,通常情況下都是來源于人對于外在事物的感知和內在的體驗,而以認知語言學為基礎的翻譯觀,所體現的正是以這樣的認識為基礎的一種更個體化的有著自身特征的翻譯觀點。作者的感官體驗主要來自于他對某件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然后有針對性的經過語言的方式來集中體現出來,翻譯者和讀者對某部作品所進行的理解也是有針對性的結合自身的情感經歷來消化的,他們通過自身的體會來有針對性的從自身的角度來把握整部作品的人物情感和思想內涵。
2.互動性特點。翻譯本身就有著十分顯著的多重互助的作用,它有著讀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也有著譯者和作者之間以及讀者和譯者之間的互動,這樣的多種模式的互動形式,就從根本上有效要求翻譯者在中間起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并且要切實有效的通過翻譯的形式把作品呈現給不同語言背景的讀者,而翻譯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各個層面的讀者對于整個作品的評價和深入的理解。
3.具有創新性。認知語言學的翻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創新性,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體現出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經過思考進行藝術處理和加工,因為翻譯者對作品的翻譯一定要加入自身的理解,經過創造性的翻譯,這樣就使得翻譯的作品,有可能超越原作,獲得更獨特的魅力,但也有可能使原作品意思得以扭曲,不能完全呈現出來原文的韻味。
三、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的相關問題
1.詞匯、語句與文章含義的關系。在翻譯中所涉及的英語詞匯以及語句的含義是文章上下文的內容含義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整個文章的中心思想起著關鍵作用,表達著英文原著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著文章的認知。從根本上來講,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它所表達的內涵主要是通過詞匯和語句有機融合共同呈現的。從關系上來講,詞匯是語句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語句又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組成部分,這就使得語句表達的含義對于整篇文章都有最為直接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詞匯、語句和整篇文章的含義有著某方面的沖突或者不一致,例如,在某個部分使用隱喻之后,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時候,就不能從表面的意思進行理解,要深刻理解這樣的修辭方式,在翻譯的時候就需要對使用隱喻后的語句和詞匯進行相對應的轉移翻譯,而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含義上,而重新找到更適合的詞匯或語句進行替換,這樣才能讓原英文作品的文獻價值得以充分保留和有效傳達。
2.文本含義與作者意圖的關系。在原英文文獻中,文本的含義是比較機械或者是孤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確保文本的含義得以最大程度上的解釋和傳達,就要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原作者的創作意圖為根本準則,但是針對不同篇幅的文章和文學創設的環境,原本的含義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例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作者意圖的表述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含義和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在被翻譯成英語語言的時候,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差異,使得這部著作在翻譯的過程中因為存在文化上的差異,這就使得西方讀者在閱讀和欣賞的時候,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然而針對翻譯者而言,不管是什么樣的文本,都需要和其他語言表現出同樣的原則,都要遵循作者的意圖,以作者的原本意圖為根本準則,失去了這樣的準則,原文本就沒有文獻的價值可言。
3.翻譯者文學加工和內在真實性的關系。在翻譯者對原英文文獻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因為翻譯者自身對于作品的理解在深度和角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就使得在翻譯之后的文獻作品和原創作品有很大的出入,通常情況下,翻譯者為了使作品的內涵得以更流暢的表達出來,就會對語言文獻的內容展開一系列的加工,因為對于原文內容進行加工的根本宗旨是為了使文章翻譯出來之后,與讀者能夠實現良好的交流,而并非故意使原文的文本被改變,因此,從根本上來講,這種創新之后的文獻并沒有與原文的真實性發生最為嚴重的根本性沖突。
四、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的應用分析
1.認知語言學在英語被動語態翻譯的應用。對于句式是主動或者被動的表達形式,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因為句子結構是源于人對于情感的一種表達。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人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是一個十分系統而完整的過程,要把話語或者語篇看作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在整體的語義環境內,所涉及的詞、句、篇、章等一系列相關內容,都要與這個整體相融合,不能脫離這個整體。在英語的被動語態中,在特定的時候,為了最集中的突出某一個內容,或者為了在表達方面的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就需要切實有效的遵循原文的意思,忠實于被動語態在整個文章中的意思,按照客觀通順的原則,對于被動語態展開相對應的翻譯。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相關的翻譯者,對于翻譯語言本國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夠深入細致的分析深刻的文化內涵,靈活自如的翻譯整篇文章的被動語態結果。翻譯者必須具備高超的翻譯技巧,有針對性的結合認知語言學和相關的翻譯技巧,對相關的英語被動語態做出最科學合理的翻譯。
2.認知語言學在英語隱喻翻譯的應用。認知語言學在具體的應用中,通常情況下更注重經驗和認識對于語言的直接影響,把人的語言從整體上來看,看成是社會文化、人類心理和認知能力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共同影響的。從根本上來講,隱喻語言就是這樣一種語言現象,它有著本身的科學依據,有針對性的從人的心理和認知進行闡述,從認知的思維來看,隱喻本身是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說從一種說法到另一種說法的一個直接反映。針對認知語言學在英語隱喻翻譯的應用,在英語和漢語對于認知達成一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可以用直譯法。隱喻通常情況下是在一種特定的思維運作形式下而展開的,通過這樣的隱喻,使一個概念從一種語言直接轉換成另一種語言,這樣能夠切實有效的達成多種語言共同交流的形式,最終達成對于多種語言文本的閱讀。當原來作品與翻譯成的語言的文化不能有效對應的時候,就不能用直譯的方法,而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有效采用換喻的方法,這樣就需要用本國的語言詞匯使原作品中的詞匯翻譯出來,這樣能夠讓讀者更清晰的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特色,感受到差異性。換喻的方法能夠讓翻譯出來的作品,更有效的使作品的原本思想得以保留,也能夠讓讀者更真切的感受到作品的原汁原味。
五、結語
認知語言學所著重探討和分析的是人的語言和認知能力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和模式中,在很多方面都深切體現出這樣的內在關系。認知語言學在英語翻譯中也有著很多方面的應用,特別是在被動語態和隱喻方面的運用有著更明顯的體現,相關的翻譯者要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掌握認知語言學在翻譯中的相關應用情況,并且掌握相關的翻譯技巧,使原文和譯文能夠實現良好的交流,讓讀者更好的理解文本內涵。
參考文獻: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3.
[2]李冬梅. 近十年來國內英語翻譯理解研究述評[J]. 外語界,2015,2.
[3]馬騰.元認知策略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J]. 甘肅高師學報,2014 .3(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