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萍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但絕大多數智障兒童或多或少存在著語言障礙問題,有的發音不準、吐字不清,有的說話聽不懂、表達不清楚等。那么應該怎樣讓智障學生克服語言障礙,能夠清晰地表情達意呢?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該重點以生活化的教育為主導,吸引智障學生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并落實以下幾方面教學策略。
理解先行,以認知帶動語言能力
智障學生一般反應緩慢,甚至根本無法作出反應,致使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也會很慢。如果還存在語言理解上的障礙,那就很難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首先是要有耐心,不時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觀察學生的狀態。上課時,要注意吸引學生的興趣,淺顯直白地幫助學生理解對話和語句內容。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會把語言課的主要目標定在認知上,首先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才能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筆者認為,實物認知是最好的途徑,正常的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能認識爸爸媽媽,能分辨眼睛、鼻子、嘴巴了;但也有的5周歲多了,連蘋果、橘子也分不清。原因之一是孩子的認識能力有問題。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問題。他們一味地追求讓孩子說話,卻沒有讓孩子明白語言的意義。一味地模仿,沒有認知,孩子的能力自然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在課上,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強化他們的認知,分三個層次目標讓學生來學習《圍巾、帽子、手套》,通過實物、圖片等分別讓他們認一認、讀一讀、說一說,不同學生作不同要求。中間還讓家長指導學生圍圍巾、戴帽子、戴手套。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實物的用途;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家長陪讀的作用。由于智障孩子大部分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勢,學前語言訓練必然是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一節課只是一個簡單的開始,反復訓練才能切實增強他們的認知意識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
游戲激趣,以參與提升語言能力
讓學生會說話,必須先學會說話。要學會說話,必須要多嘗試。教師在課堂上耐心地給學生復述,不斷重復,學生不斷感受與記憶,可以做到邊聽邊說。但這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建立了一種過于簡單的關系;單純性地牙牙學語,跟著老師一遍遍地重復,無疑是乏味、蒼白的。課堂需要生動起來,要能夠讓學生有參與的熱情。那么,怎樣讓課堂生動起來呢?做游戲,上課時筆者都準備了圖片和實物,讓學生“摸一摸,猜一猜”。對能力差的學生放低要求,筆者讓他們看著拿,學生十分感興趣。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我又會帶著學生“藏一藏,找一找”,但他們不懂“藏一藏”的意思。一開始,我只能讓他們看到我把東西放在哪里,然后,再引導他們去找一找。這樣的訓練持續了一個星期以后,班里面有一半左右的同學都學會了藏一藏,找一找。慢慢地,一個個都開竅了,一個個學會了“玩”。筆者終于悟到,孩子不一定一天到晚學習認字,讓他們學會“玩”,在游戲中獲得進步,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其實,在家里玩也可以,也很容易做到,所以我們要鼓勵家長在家里多帶小孩子玩一玩。
教具增趣,以情境激發語言能力
語言表達是要求學生能在社會中正常交流,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難免限制了學生的這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豐富教具,每堂課都能給學生以新鮮感,讓他們時時處處有嘗試參與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語言能力的提升。筆者在教學中會提供很多的圖片類教具,讓他們學會指一指、認一認,再循序漸進學會了讀一讀、擺一擺等。每一次他們完成一個小小的任務,必須鼓一下掌,表揚一下,我們知道我們不能著急,需要的是耐心。只有培養了他們的興趣后,才能慢慢訓練。學生在教具的吸引下,參與積極,尤其是一些實物如“香蕉、桃子”等,他們很愿意跟著老師發音了。盡管發的音不太標準,但還是比較接近的。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筆者會忍不住大聲地表揚他們,孩子們也很開心,家長們也很開心!
家長陪讀,以情感支持語言能力
智障學生在校時間總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爭得家長的支持。只有家長和學校雙管齊下,合理地配合學校的教學,才能取得顯著的成績。比如,教師可以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一方面匯報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傳達教師最近的教學內容,讓家長在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機會,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回家的作業,讓家長協助孩子完成,如果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家長也要及時鼓勵和幫助。筆者經常跟家長強調,讓孩子學會玩。智力落后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會玩,對于游戲的規則理解總是比別人慢,有些家長也認為孩子什么也不懂;孩子回到家里,也很少能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因為他們根本沒法融入到那個大集體中,班級里又總是一些層次不齊的學生,也很難玩到一塊兒;所以,家長也要和老師一樣努力去教會孩子玩。要讓陪讀家長感覺到原來我們的孩子還可以做游戲!只有這樣,不管是媽媽還是奶奶,就連爸爸還有爺爺也放下了一開始的拘謹,跟孩子們一起玩得很開心。筆者想跟家長灌輸一個理念就是:“你們付出多少回報就有多少,這樣的孩子,我們必須不斷地付出再付出!”
結束語
雖然智障孩子得進步是很慢,也很小的,語言能力得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堅持生活化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興趣,他們必定會給你很大的驚喜。學校要做的就是給家長和孩子堅持下去的信心,讓他們看到付出后的希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