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妤
摘 要:當前我國很多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較為忽視積極心理學的學習與培訓,主要是將學生出現的各項問題通過批評教育的形式說教,這樣只會僵化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導致學生出現內心反感的問題。本文主要研究輔導員如何通過積極心理學來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從而幫助學生營造正能量的學習環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品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最初是在1998年由馬丁·塞利格曼正式提出,這種心理學說最初是通過實驗方法來充分調動抑郁癥個體的情緒,在治療的過程種讓個體體驗到幸福感、滿足感,從而更加積極的實現愛與創造的勇氣。因此,充分重視積極心理學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是輔導員的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使命。
二、積極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政工作中的應用缺失
1.輕鼓勵、重批評現象嚴重。自從我國在1952 年提出高校輔導員崗位開始,雖然取得了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成績,但是不可否認仍然有大量輔導員在工作的過程中與學生拉開距離,認為自己對學生有教育的義務與權力,所以很容易受到傳統工作范式的影響出現輕學生優勢鼓勵,重問題批評的現象。大多的輔導員都是通過說教為主希望對學生開展教育,缺乏對積極心理學的知識融入,對于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有所缺失,從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浮在表面,在尋找與糾正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時,也讓學生建立起了內心防線,從而難以真正引導學生對錯誤的積極認識,對于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調動不高。
2.高校輔導員缺乏積極的情緒體驗。當前,很多高校的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都是將重心放在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批評與自我批評”上,但是沒有充分對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有所了解,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體驗,由于高校輔導員并沒有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調動起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更加不利于學生性格在學校的養成,學生性格除了先天遺傳,還需要在校環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輔導員如果一直都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學生們體驗積極樂觀的輔導環境,那么日后學生面臨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多種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就很難堅持自我,從而潛移默化腐蝕學生的心靈。
3.輔導員的心理素質不高。由于高校輔導員工作較為繁雜,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各項問題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政教育,所有種種瑣碎小事的親力親為,都對輔導員的心理素質產生了挑戰,輔導員崗位需要較高的責任心、耐心,所以輔導員對工作很容易產生倦怠。這種情況下更加不利于積極心理學的學習,也難以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例如:學校每年都會對貧困生進行補助,但是輔導員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都是叫貧困生自己去領取,將姓名公開不注意保護貧困生的隱私,這樣雖然做到了補助工作的透明、公開和公正,但是很容易讓學生的心理產生封閉、防御。
三、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技巧
1.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內在需求。在積極心理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不再是強調批評,或者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是讓學生們與老師之間拉開距離,在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上,應該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輔導員需要尊重學生,將學生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要耐心去挖掘學生的潛在優點,鼓勵學生的內在品質,對于學生的情緒、價值觀點的認知、日常行為、身體機能都需要細致化的了解,這樣才能夠知己知彼,通過積極心理學產生真正的作用,讓學生明白輔導員是理解自己的,進一步深入聆聽教誨,輔導員在鼓勵的前提下消弭學生存在的負面情緒,激發積極品質。
2.進化輔導工作理念積累工作經驗。高校管理者應充分的重視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對于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定期進行理論指導,開設圖書館在線資源,充分的提高輔導員的知識素養,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不僅如此,在校輔導員還可以聘請具有工作經驗的心理學者,讓在校輔導員與外聘輔導員之間定期交流,交換工作經驗,從而實現正面的引導作用,輔導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也應該充分了解如何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其積極向上的潛能。很多輔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的知識與實踐經驗,所以學校內部可以定期組織輔導員們去心理健康機構進行調研,參與當地類似的志愿者活動,從而進一步的實現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展現良好的自我狀態。
3.強化輔導員心理素質定期開展培訓。在推進積極心理學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時,學校也應充分重視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并且對輔導員定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充分重視營造良好的輔導環境給輔導員,這樣更加有助于輔導員的工作。另外,輔導員還可以對學生開展團學建設、社會實踐、寢室文化等多個課后活動,幫助學生們引導積極品質,營造充滿正能量的環境,從而更加全面的激發學生的樂觀情緒,加強積極心理學的滲透。
四、結論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實施目的是為了調動個體實現自我管理、環境適應、個體成長、品質塑造等多個積極的人格品質,提倡保持良好的樂觀心態。所以希望通過本文對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提出的建議,對輔導員未來思政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熊偉娥.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探析[J].中國報業,2018(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