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華
貴州師范學院
作為一項典型的創造性活動,藝術設計教育旨在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意識。然而,就目前國內高校實施藝術設計教育活動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創造力不足的問題。學生知識體系不完整,容易受慣性思維約束,加上設計市場發展的不規范,許多原創作品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得學生們的版權意識比較淡薄,不利于其將來的個人發展與專業成長。因此,如何在藝術設計教育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進行藝術設計的規范化意識是當前高校實施藝術設計教育活動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高校開設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意識。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社會企業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提出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除了要求具備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要求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高校在實施藝術設計教育活動時應注重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將創造力培養滲透至各個教學環節當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原本抽象的藝術設計教育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有效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適當地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意識,進而從思維訓練入手,逐步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些常規問題,例如,讓學生圍繞筆展開聯想,列舉出自己所想的與筆有關聯的事物。一般來說,有的學生會聯想到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有的學生則是聯想到毛筆、鋼筆、蠟筆等不同形狀的筆。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提示,如:思考一下筆的不同形態。從而學生會在腦海種快速想象筆在傾斜、垂直、倒置等不同位置時的形態,進而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對于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而言大有意義。
藝術設計教育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以外,還應通過創新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其創造的角色當中。因此,高校藝術設計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靈活變換教學方式,調整相應的教學計劃,重點加強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并且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導入新課教學內容,既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欲望,又能夠促進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以晚宴為主題,要求學生們自由發揮,結合自己已有的認知對自我形象進行設計,并且最后將自己的設計成果展示出來,由其他同學做出點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對藝術設計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會在與他人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身設計中的不足。
在藝術教育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造力,需建立在一定的綜合素質基礎之上。因此,藝術設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藝術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更應重視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課程內容相結合,強調藝術設計教育的整體性與綜合性,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與思考提供一個足夠開闊的思維空間。教學實踐表明,藝術設計教師在教學中傳授的知識內容越豐富、越有條理,越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創造靈感,從而取得令人滿意的藝術設計教學成果。針對現階段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安排還存在諸 多不合理的現象,有必要對當前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如增設廣告學、消費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性的課程,拓寬學生們的綜合知識眼界,從而有效豐富他們的創作靈感,在進行產品藝術設計時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個性化,即是指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意識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個性發展,不僅能夠調動起他們對藝術設計學習的內在積極因素,還能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創造能力。因此,高校藝術設計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時刻圍繞學生為主體,在針對不同學生的思考方式和學習行為做出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實施分層次的藝術設計教育,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學習獲得一定的啟發和創造靈感,以切實提高他們的藝術創造能力。此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課后創作等多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們的藝術設計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定分析,及時發現并充分肯定學生們設計創作中的閃光點,以充分發揮其個性化的優勢。
綜上所述,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變化,高校在開展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時也應與時俱進。一方面,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另一方面,還需開展綜合化的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他們的創造力水平,使其成為符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多元化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