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雅
摘 要:當前來華留學生人數迅速增長,然而國內為留學生提供的漢語應用環境卻不盡如人意。本文對當前留學生漢語生活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并提出部分解決建議。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外語教學;漢語生活化
在當前,談及“留學”,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已經不再是中國國單方面向國外輸出留學生的局面,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共有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不含港澳臺)的442773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市自治區的829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長比例為11.35%。但與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不相匹配的,是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漢語應用環境。
不同于我國對于留學生語言運用的培訓,國外的漢語學習力度相對是較弱的。我國將英語作為基礎的第二語言教育,選擇留學的中國學生,雖然確實需要經過更專業水平更高的英語體系培訓,但總的來說在從小到大的基礎教育學習中已經有了一定得第二語言功底。加上在文化娛樂方面,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量的海外電影、美劇、游戲等等內容中都有很多很多正宗的美式本土英語的運用,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其實已經預先對于生活化的英語有過了一定得了解,因而中國留學生處于國外環境中時,語言交流、應用往往不成問題。但是來華留學生所面對的情況卻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來華留學生自幼是沒有接觸漢語的經驗的,一般在接近成年做出留學中國的決定之后開始學習漢語,但是已經錯過了一個人奠定一門語言基礎最輕松的時期,再者,國外的漢語學習資源相比國內的英語學習資源,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別,因此在學習漢語到應用漢語之間會有一個來不及準備、來不及積累的真空期,這就導致來華留學學生在生活中初步使用漢語時會有很多的困惑。從另一個層面來看,英語和漢語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習慣英語這一類字母語言的母語者,接觸漢語這種書寫為象形字、發音和字形往往不大相干的語言時更是難以自如地掌握。而且漢語體系內部,很多的簡稱、多音字、多義字甚至是各地略有區別的方言用法,都使得學習漢語和掌握生活化漢語之間有著很大的難度差距。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影響來華留學生漢語生活化使用的原因就是中國“半吊子”英語的社會環境。雖說教育十分普及,但是正如上所說,真正的英語應用者往往會接受專業化教育,而絕大部分的初學者,經常會因為其有限的英語水平而造成“中國式英語”的問題,比如有的地方,“小心落水”的警示牌下的英語版本是“FALLING INTO THE WATER CAREFULLY”既“小心的掉入水中”。這些語法或者邏輯上的錯誤對于本土中國人來說當然并不構成什么問題,但是對于剛剛來華不久、沒有經驗的留學生來說,這就會造成正確書本知識和錯誤的現實使用脫節,使其很難理解一句漢語真正的解釋和意圖是什么,造成漢語使用整體上都是一頭霧水的局面。
來華留學生的生活和其必須掌握的漢語應用之間無法恰當的接合,首要的問題協調者應該就是與留學生有著密切聯系的學校、老師、以及教育機構。留學生來華的主要學習對象可能并不是漢語,但是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教育的提供者顯然也有義務在學術之外基于留學生語言上的支持。參考我們的英語學習,不僅有固定的詞匯詞組語法等書本內容,還有自發性接觸的娛樂等補足型內容,漢語的教授也不應該局限于普及字形與字音,從一個本土漢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分享漢語在生活中的變通以及一些字詞的典故,讓來華留學生建立一套基于漢語本土使用的語言邏輯體系,對于連接留學生與中國本土社會生活的“中間人”來說是現實而極有必要的。作為來華留學生群體自身,也不能說是完全無辜的“受害者”和“接收者”,作為學習漢語的主體,如果僅僅是把漢語學習當作一種機械化的技能培訓,而沒有自發性了解漢語這個獨特的語言體系的意愿,則很難將這一語言掌握通透。將自身的英語使用經驗推導到漢語上,雖說可能能夠順利的掌握書寫與發音,但是要給予漢語第二語言的地位,期望在生活中信手拈來,這樣是絕對無法達成的。其實漢語之中就是漢字部分比較難學,漢語的詞匯和語法比歐洲語言的簡單多了,漢語的構詞法比歐洲簡很多,漢語沒有形態變化,也比歐洲語言簡易,要多接觸課堂之外的通用知識和專業知識,多看看報紙、新聞、微信公眾號的短文,還有學術論文和文獻,了解漢語在是市井生活中到底是怎樣的模樣,對以后寫畢業論文和從事行業也格外重要。不能忽視的還有英漢兩種語言交匯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提升社會群體的英語素養是必須的,這樣才能讓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應用有一個標準的環境,如上文所舉例的讓人啼笑皆非的“中國式英語”,雖說是處于對國外群體的好意才得以存在,但這種錯誤的誤導性的用法,還不如不存在的好,以避免其產生消極的影響。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其第一性固然是工具性,但是一門語言往往不能單純的看作工具。在來華留學生人數驟增的當下,精準而貼切的向這一群體普及漢語的生活化應用,同樣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被他人主動接近的文化主體的軟實力輸出。語言背后包含著很多深層的內容,語言這種文化現象是在不斷發展的,其今天的空間分布也是由過去得來的結果,當前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也并不僅僅是作為交流媒介存在于各處,承載于其上的娛樂、學術等等領域都是對一個國家獨特文化體系地位的鞏固。注重解決在華留學生的漢語生活化問題,不光是對于留學教育的推進,也是綜合社會素質、國家對外開放水平的一次外化。
參考文獻:
[1]袁麗梅.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體系構建初探.《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2]苗地.論外語教學中亟待理順的若干關系.《榆林學院學報》2003.
[3]葉敏;安然.短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敏感與效力分析研究.《高教探索》2012.
[4]武靜.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廈門大學論文 2007.
[5]從33人到33萬人--來華留學升溫凸顯中國軟實力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