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華
摘 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改變,同時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生存的壓力讓人們都更關注個人的情況,只想著怎樣過的好,卻忽略了對社會、工作、家庭的責任。幼兒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幼兒的教育至關重要,而幼兒教師則是更特殊的職業,幼兒教師職業責任感的強弱直接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教育的穩定發展,因此,我認識到了幼兒教師職業責任感的重要性。目前幼兒教師職業責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職業認知水平和和職業行為呈現低水平化;幼兒教師個人情感強烈,一部分幼兒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職業價值呈現兩極化趨向。本文從幼兒教師、社會以及幼兒園的角度全面分析幼兒教師的職業責任感的重要性,對幼兒教師職業責任感的本質、表現形式、以及與幼兒、家長、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從幼兒教師、社會和幼兒園的角度,加強幼兒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從而使廣大幼兒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幼兒;職業責任感;責任感
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應具備的是什么?有人會說:是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有一顆誠摯的愛心。這些我都不否認,但我覺得最應擺在首位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作為幼兒教師要時刻為孩子負責。當家長把自己最可愛、最寶貝的孩子交給我們時,我們肩上就托付起了照看好他們的責任,我們就要平等地欣賞,對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他們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平平安安得渡過每一天。談到幼兒教師的責任心我認真歸納了幾點:
一、學會理解幼兒
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各種不同的個性特征。他們有著各自的愿望,還存在著難以言表的焦慮。他們年幼的個體所承受的壓力和困惑,往往是教師意想不到的。教師都知道應當理解幼兒,但會不會理解幼兒卻是一個主要問題。
(一)學會解開幼兒的心結
幼兒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離開了父母的庇護以后,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對同伴、對教師、對環境都覺得陌生而不知所措,擔心自己餓了、渴了怎么辦?要上洗手間怎么辦等等,從而產生了種種焦慮和恐懼。有的啼哭,有的攻擊他人,有的纏著父母不放手。面對幼兒這種心態,教師應對幼兒寄予極大的理解、同情和關愛,創設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在生活中給予最大的幫助與支持,使他適應環境后變得輕松自在。教師要象細心呵護每朵精美的小花那樣去敏銳地洞察到幼兒的各種苦惱及難處,慢慢地有藝術地解開幼兒心中的結,從而使幼兒的各種顧慮煙消云散,他們就會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去。
(二)學會滿足幼兒的合理愿望
幼兒的愿望是豐富多彩的,一些在大人們看來是無中輕重,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現象、行動,在孩子們看來卻是神圣的,滿足幼兒合理的生理需要是不少教師都能做到的,然而滿足他們適當的心理需要,不少教師就顯得有些木然。理解幼兒就要不斷地去讀懂幼兒這本有趣兒的書,從幼兒的各種需求著手,才能使教師關愛在點子上。
二、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里,愛的是那么溫暖那么無私;孩子犯錯時,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游戲時是最好的伙伴,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鼓勵的眼神、真誠的贊美、友善的態度,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沒有愛就沒有正確的教育,只有愛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體諒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愛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敲響“平等”的大門,形成和諧、平等的關系,創造孩子的一塊自由“領土”,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使教師與孩子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觀察孩子們的需要,碰到有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就像慈母一樣,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幼兒,更需要得到成人的愛撫。在學期初,由于孩子們剛離開家庭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免不了產生恐懼、不安的情緒,甚至會出現哭鬧,不愿意上學的現象。
三、要培養孩子的能力
關愛幼兒并不等于對幼兒一切都包辦代替。幼兒是一株不斷生長的小樹,如果不靠他自己的努力發展各種能力,勢必會象瘦弱的樹苗一樣經受不住風吹雨打。因此要想讓幼兒擁有幸福的將來,必須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形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一)學會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目前不少獨生子女對父母有著極大的依賴性,生活上的一切事務均由父母一手包辦。教師對幼兒除了必要的幫助,更多的是要學會引導幼兒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系鞋帶,自己穿衣服等等。幼兒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心中必然會增添一份自信。包辦代替對教師來說是輕而易舉的,而對幼兒來說卻是有害無益的,這種損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學會抓住發展孩子各種能力的機會
教師心中要時刻為幼兒的未來著想,雛鷹總是展翅高飛的時候,只有身強力壯、勇敢頑強、充滿智慧的雄鷹才能搏擊風浪,在天空自由翱翔。如何讓雛鷹從小想飛、敢飛、樂意飛,這主要取決于教師平時細水長流的工作。在教育活動、游戲活動中,要注意放開幼兒的手腳,而不是簡單直接告訴幼兒答案,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鼓勵他們敢于懷疑,敢于探索,敢于創新,從而對萬物產生濃厚的探奇心理。
一個人的責任心不是與生就來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在后天的成長中培養,它需要反復的鍛煉、磨礪。幼兒園是教孩子養成責任心的緣起之地。幼兒教師作為孩子們接觸到的第一個來自家庭外的長輩,肩負著啟蒙幼兒責任心的使命,幼兒教師不但要對孩子、對家長、對幼兒園履行責任,還要把這份責任心傳遞給孩子。言必信、行必果,受人之托衷人之事,用自己日常“負責的語言、行為”影響孩子,讓“責任”的種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扎下根來,成為他們日后肩負家庭、社會、國家責任的起源。
一個人有了責任心,他的生命就會閃光;一個人有了責任心,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靈魂;一個人有了責任心,他就是一座高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動;一個人有了責任心,他的世界就會更精彩、更迷人!用心對待生活的人,才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用心對待工作的人,才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