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偉


摘 要:在人教版的《歷史與社會》中,選擇了大量圖片資源讓課程教育更加直觀、可信,用好并用足這些資源可以補充教學資源不足,提升教學質量。文章結合人教版教材,探究了圖片資源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并探究了教學中如何更多發掘圖片信息,以此實現圖片資料功能最大化。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圖片資源;運用實踐
一、圖片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極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常常對生動、有趣、具體的圖片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在人教育版的《歷史與社會》中有很多教學用圖片。例如,用了極為厚重的色彩刻畫戰爭畫面;用極簡單線條勾勒人物面貌;用美麗條紋組成各類瓷器的形態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
舉例說明,在《秦朝統一》這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看秦始皇像并提問學生:這個人是誰?學生都能準確回答這是秦始皇。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告知學生這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皇帝。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秦始皇目光有神、心有大事、威震四方,其雄心展露無疑。從圖片上可以看出秦始皇那帝王的裝扮顯現了“唯我獨尊、君臨天下”的身份。李白曾有詩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正是這圖片的真實寫照,讓學生的興趣一下激發了出來,通過這一看、一講、一句,提升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在學習中。
(二)增加學生記憶力
對于一些復雜的、線索多的歷史知識,學生在學習時會有一定困難。而如果可以利用圖片,則可增加學生的記憶力。
舉例說明,在學習《紅軍長征》內容時,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地圖,用一種學生喜愛的方式——再走一次長征路。讓學生用彩色線標記紅一軍的長征路線,用黑色線標記紅二、紅四軍的路線。并且在圖中畫出重點河流,如大渡河、烏江等,再標記出重要地點,如遵義、吳起鎮。教師和學生互動,一邊講解,一邊畫,一邊標記,加深學生對長征事件記憶及了解,也讓他們掌握了繪制地圖初步技巧、知識。
(三)發展學生想象力
圖片在啟發學生想象,發揮了文字無法取代的作用。圖片可以讓學生更好展開想象的空間,從畫面上可以開拓思維,回想事件的全過程。有關歷史場景、人物、事件,都會在學生的腦中活動起來,仿佛讓學生回到了真實的事件中。
二、《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圖片資源的運用實踐
(一)運用圖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力
簡單來說,初中歷史教師如果可以合理運用圖片教學,對學生歷史學習能起到更多的幫助作用,有利于教學的開展,讓學生的歷史知識能得到更大提升。例如,在學習奴隸社會有關知識中,教師可用以下圖片為例進行說明:
讓學生對此圖片進行觀察,從圖里找到有關歷史的因素。包括當時經濟、社會、政治等情況進行分析。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圖片,但非常明了、清楚。但是,深入分析圖片,可以發現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教師可將奴隸社會中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知識點均融入其中,通過圖片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因此,當學生觀察這圖時,教師可不做提示,讓學生先用自己的經驗對圖片進行觀察。學生觀察結束之后,教師可請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自己認知、理解。通常學生在觀察后都會理解,在奴隸社會下,馬匹1只+絲一縷,這個價格與5個奴隸相當,這是基本含義。而在學生這樣認識下,教師可進行適當提示。從這圖上分析,在奴隸社會,奴隸甚至比不上馬和絲重要,他們的處境極為悲慘。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進一步分析,尋找這一幅圖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社會歷史情況。
(二)運用圖片培養學生實踐力
在素質教育下,學生要有動手、實踐力。而初中歷史與社會是文科的范圍,所以實踐方法少。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講解圖片方式,鍛煉他們的對問題和歷史的分析力。利用圖片教學法,讓學生利用插圖開展講解,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圖片所反映的內容,讓他們對圖片開展講解,把歷史還愿、再現。
例如,說到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時,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時局圖,如下所示:
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將時局圖的每一種動物所代表的國家一一分析,并將圖片的內容用文字重新表述,鍛煉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例如,老鷹代表美國,因為鷹是代表美國的象征,熊代表俄國,因為所在的位置是俄國的位置。通過這樣的能力鍛煉,讓學生的觀察、組織能力得以提升,達到鍛煉他們實踐能力運用效果。
三、結語
綜上,人教版的歷史圖片眾多,每個圖片都有其內涵。教師要利用這些圖片開展教學,
激發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能掌握學習歷史的正常方法,提升解讀歷史的能力。相信在教師不斷努力的開展圖片教學的形勢下,學生的歷史成績可以得到更大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翔.從“粗看”走向“細讀”——《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圖片資源的有效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Z1):36-39.
[2]潘亞軍.圖片資料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04):107.
[3]方愛娟.談《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圖片資料的有效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2(16):72-74.
[4]蘭秋華.圖片資源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12(01):176.endprint